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章:光绪三十二年 (2 / 2)
李元肃然起立,郑重的说:“我自然不敢让长辈泉下难安,只是一应物品全部遗失,连在广州办理的身份户籍都一起丢了,我现在是寸步难行啊。”李元面色沉重,看似是在缅怀去世的先人,实际却是在字斟句酌的思考自己的话,唯恐哪句话说错了。
郭胜郭兴陷入了沉默,时值清朝末年,晚清政府倒行逆施,对人民的压迫日甚一日。其中一项重要的政策就是身份户籍,请政府规定,凡是为无身份户籍之人作保者,其人犯法,保人连坐,这就是为了对付日益增多的从海外归来的革命党设置的一条红线。
不过而人毕竟是见过大世面的,尤其是郭胜,做事极有决断:“相遇即是有缘,既然我们碰上了,贤侄这事我就管了,稍后我就去见本地保长,就说你是我一个远房亲戚来投,糟了劫匪,给你补办一份身份文书就是。”
闻听此言,李元一阵感动,熟知历史的他同样明白郭胜是下了多大的决心,担了多大的风险。老伯,我不会让你失望的,李元在心中默默地说道。
郭胜说到做到,吃完饭后,果然找来保长,亲自作保,给李元补办了身份文书。李元也就顺势在郭家庄住了下来,一边思考接下来的路一边等头发长长一些。、
一日,进大同办事的郭兴回到家里,跑到郭胜家神神秘秘的把李元和郭胜拉到一边,拿出了一样东西。
“假辫子,李元非常惊喜。在郭家庄住的这小半个月,李元一直在考虑这个问题。自己身怀这个时代几乎碾压一切的金手指,绝不能就这么隐居在这个小村庄里。但是现在这种形式,没有辫子的自己在上海广州这些地方还没什么,那里离北京很远,清廷对那里几乎已经失去了控制力。但是大同位近京畿,没有辫子是绝对会被第一时间抓起来的。可是真让自己去留辫子,李元认为自己大概会疯掉。现在好了。”
“从哪来的?”郭胜问道。
“今天到大同去办事,正好遇到了大同府张家那个去**留学的二少爷正好归国,他就带了这么个玩意,我一问,原来现在去番邦留学的留学生们大多都把辫子剪了,现在朝廷召留学生回国,没办法,他们便弄了一些假辫子。我就想到了少英,正好张二少爷带了好几根这玩意,我便买了一根,说拿回家给小孙子玩。”
郭胜点了点头,自己这个兄弟从年轻时就跟随他在军旅活动,虽然话不多,但做事情还是很可靠的。
看着李元兴奋地摆弄着手中的假辫子,郭胜咳嗽了一声:“咳,少英啊,我知道,你是打算离开了吧。”郭胜慈祥的看着眼前的这个孩子,郭胜是真的喜欢这个孩子,胸怀大志,做事谨慎,才华横溢,必能成就一番大事。
“对啊。”,李元刚刚快活的点了点头,忽然意识到什么:“两位伯伯,两位和郭家庄乡亲们的大恩李元没齿难忘,但是家仇未报,大业未兴,我实在不能就此空老于此。还请两位伯伯见谅。”
郭兴一手拿着烟斗,另一只手随意地摆了摆,没有说话。郭胜则叫过几个年轻的大小伙子和一对双胞胎姑娘,让他们给李元行礼。双胞胎年纪年级大概十五六岁,是郭胜的孙女,一个彩凤,一个叫彩红,李元都认识。至于那几个小伙子,其中有一个是郭胜的孙子,叫郭靖,另几个就不打认识了。
赶忙止住打算给自己下跪的几人,疑惑地看着站在一边的郭胜。郭胜只得说:“少英,相处近半月,我对你有所了解,深知你绝不是池中之物,必成腾飞九天的巨龙,先认识你是我郭家之幸,便让这些晚辈留在你身边停用吧。至于这两个孩子,便留下服侍你吧。”
这,李元被郭胜的大手笔震住了。不过想到自己初到清末,确实需要人手,便答应了。
“伯父好意,我便愧领了,只请伯父放心,绝不会让几位兄弟和两位小妹受委屈就是。”李元对此还是很有信心的,来到这光绪三十二年,西元1906年,正是有志男儿大展宏图之时。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