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43章 抄家的队伍 (1 / 2)
王德胜王千总率领八百军兵来到浮山乡的时候,不由得慨叹生不逢时、身不逢地。自大明建国已近两百年,在这两百年里,王千总的祖上到王千总一直干一件营生——大明朝的武将。
在这两百年里,王家一共参加了两次战事,一次燕王朱棣造反,一次宁王朱宸濠造反。两场仗都打得糊里糊涂,还没上场拼杀的时候,大事已定,没王千总的祖上什么事。
到了王千总这一辈,总算让王千总赶上倭寇,看到了一丝创立战功的机会。无奈所在地方不合适,距离海边太远,眼看着倭寇被俞大遒、戚继光他们打得落花流水,估计再过几年倭寇这一波机会也没有了。
这一次是王千总有生以来第一次亲自上战场——对付一伙浮山乡里的屁民。
据桐城县知县方可文的外甥单应强说,这伙屁民极端危险,当年在江宁城打死过好几十个倭寇。并且这伙屁民现在非常有钱,有了钱就会有人,现在人数比在江宁城的时候还要多不少。
单应强的话可以分为两个部分。
一、这伙屁民当年在江宁城打死过几十个倭寇,很厉害。王千总对于海边的同僚们经常被倭寇杀得魂飞魄散十分鄙视,堂堂大明的正规军居然会被几个海上的流寇打得屁滚尿流,实在是大明军人的耻辱。王千总这一次要看看打死过几十个倭寇的屁民有什么本事,通过这些屁民来验证一下要是自己去打倭寇,和现在的俞大遒、戚继光相比如何。
二、这伙屁民十分有钱。这件事王千总当然是知道的,王千总家里就有不少史家孝敬的东西。王千总心里清楚,史家做生意求不到他王千总什么事,送到他家里的好处当然只是意思意思。但是从这点意思里面,就可以看出来史家的实力有多么强大了。这回王千总是名正言顺地来史家抓人,抓了人还得抄家。
抄家这个工作一向是令人神往的,尤其是抄这么肥的一个家。王千总觉得一座金山向自己压了下来,靠自己的腰身实在是扛不起来。于是王千总让手下的弟兄们赶了二十辆马车一块抗。
单应强说的这两个部分,都对王千总有莫大的吸引力,尤其是第二部分。当然,王千总针对第一部分也做了相当充分的准备,二十辆马车不是空车来的,车上拉着不少家伙。
八百人的队伍听起来不多,排着队也是浩浩荡荡。一路上鸡飞狗跳,把桐城县的老百姓吓得够呛,他们多少年都没有见过这么大的阵势。于是谣传四起,有的说官府围剿强盗,有的说又有王爷反了,还有的说山里出了老虎,官兵是到山上打老虎的。
在这一行队伍中,有两个不是官兵的人,坐在一辆车上。一个是单应强单公子。作为首告之人,桐城县知县大人的外甥,单公子主动请缨亲临战斗一线。单公子非常希望亲自看到史大老板被抓的时候是个什么表情,抓完史大老板,他还要亲自去看看史家二掌柜的。当然,抓史家二掌柜的他单公子就没法亲自观阵了,毕竟他虽然地位高,也没有孙悟空的分身术到安庆府去。
单公子为了今天,可是下了很大的力气。他甚至亲自前往江宁县,走访了史家铁匠铺的邻居,拜谒了江宁县的典史,获得了大量确凿的证据。不但史家,还有浮山的大财主齐家这回也要一锅端。
和单应强坐在一辆车上的,是史健的大徒弟史亥。
“不要害怕,我单应强对自己人一向是仁至义尽的。”单公子对窝在车上哆里哆嗦的史亥安慰道,“这件事,我已经把你算作首告。今天这事完了以后,你还是你史亥。秀才的功名还在你的脑袋上,以后考举人中进士,前程似锦。你家的田地财产一文钱不会少你的。今天的事要是干得漂亮,我跟舅舅说一声,少不了还有你的赏钱。”
“谢,谢单大人。”史亥抱着肩膀,一直盯着自己的脚丫子看。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