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0章 安庆府的期货市场 (1 / 2)
安庆府的玻璃店,3天之内卖出去半年的货。有好几个月的时间里,安庆府的玻璃店都变成了一个期货交易市场。人们到店里不是为了买玻璃,而是验证期货卖家手里的提货单的真伪。
玻璃店提供验证服务,把期货卖家的提货单和店里的存单对比,骑缝章、骑缝签无误,重新开具新买家的提货单。每单收取手续费1%。安庆府的玻璃店靠着期货交易的手续费,十分滋润地过了一段日子。
后来,安庆府的人们发现,其实并不需要收取玻璃实物,只要手里有提货单就完全可以完成玻璃的交易。并且,提货单交易比玻璃实物交易更为简单方便,不会造成玻璃的破损,交易安全性大得多。
于是,人们纷纷表示,我们暂时不要玻璃实物了,就放在玻璃店里就好,我们就在店里买卖纸张玩。
史凡生掌柜的表示,大哥们,你们不能这样玩我啊。我店里可放不下这么多玻璃——1、要么你们把玻璃拿走;2、要么你们给我保管费;3、要么我把玻璃放到桐城浮山的作坊里,你们要玻璃的话,提前两个月说,我两个月之后给你们拿来(史凡生可没有说,那两个月之后的玻璃,现在还是沙子)。
人们纷纷表示,还是选3好。
于是,史凡生天才地开创了纸玻璃交易的先河,成功地将安庆府建设成为了大明的金融中心。每当纸玻璃的价格低于玻璃店售卖价格的时候,安庆府的玻璃店就会回收纸玻璃,从而成功地托举了纸玻璃的市场价格,让人们长久地沉迷于纸玻璃的投机交易。
作为长江航道上的重镇,安庆府的玻璃期货市场很快将影响扩大开来,大量长江沿线的有钱人参与到玻璃期货投机交易中来。这种盛况,只有很多年以后的原油交易市场可以与之相比。
安庆府的玻璃店建造了一座“水晶楼”来专门存放玻璃。按说玻璃店并没有特别的需要存放这么多玻璃,但是有了这么一座“水晶楼”,给予了投机者们莫大的信心,他们手里的白纸就不是简单的植物纤维和石墨燃料,而是对应着实实在在的玻璃。
史健一开始想给这座楼起名叫“水晶宫”,被齐财主一脚踢到屁股上。齐财主已经五十有六,还能有这等身手,实在是值得史健和齐荷深感欣慰。一个民间的破房子敢叫做“宫”,实在是全家老小都活得不耐烦了。
这“水晶楼”不止是一座仓库,更是一个商品展台、玻璃制品博物馆以及技术实力的展示中心。
水晶楼一进门就是一个震撼人心的展品——一座全玻璃的假山,高一丈宽三丈。山石树木、房舍人物都是玻璃制成,并有人工的流水从山顶流下。
据说要买下这一件宝物,需要同等尺寸的银子才行。并且这么大一件玻璃,根本搬不动。史家的玻璃匠们先是在浮山做好了各个部件,船运到水晶楼,然后架起烧制玻璃的炉子,就在水晶楼现场烧制玻璃把各部件连接成为一个整体。
这样一件宝物,不是王爷以上的身份,根本不可能买得起。买不起不要紧,看还是可以看的。任何人,只要持有50两银子以上的玻璃期货,就可以到水晶楼里膜拜这件宝物。
水晶楼里当然还有很多其他让人买得起的玻璃制品。从简单的玻璃窗、玻璃杯,到复杂的玻璃穿衣镜、玻璃灯笼应有尽有,不应有的也有不少。
没有足够的玻璃期货也不要紧,口袋里有钱,出得起1两银子就可以带全家5口人以内进来参观。假如再多出1两银子,就可以伸手去摸这座价值连城的玻璃假山。假如有人出得起足够的银子,并且心里也足够不同寻常,史凡生不介意允许其到假山的流水之下洗个澡。
所谓在商言商,有钱能使鬼推磨,在青楼都是合法生意的时代,当然不会拒绝有钱人的新颖玩法。有了钱,不但可以使史凡生推磨,让史健推磨也无不可。其实,史健有心制造一些玻璃浴室,但是考虑到青楼的消费能力,也只能暂时作罢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