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1章 铁板烧 (1 / 3)
铁匠。
铁匠家的房门就是用铁做的。
铁匠家的房门用铁做的好像是一件很合理的事情。
也许在大明国嘉靖年间,天底下只有史健史铁匠一个用铁做房门的铁匠。
据说,倭刀的制作工艺是一项浩大工程,由于无法规模化生产,从材料准备到铸造出成品倭刀,这期间就需要动用当时日本的一个村的所有手工艺者和村民的努力,他们分工好每一户家庭要制作的配件,这能够提高倭刀的质量和效率,但是即使这样,一把完整的倭刀做出来也需要一百多天,耗费很大的人力和时间。倭刀之锋利也能够用“犀利”两个字来描述,其锋利程度如剃刀一般。
不管传说中倭刀有多么厉害,史铁匠也不认为日本人的钢铁技术比得上他史铁匠。尽管史健一开始是炼钢的门外汉,尽管没有大的炼钢炉可以用铁矿石炼钢,但是脱硫、脱磷、控制碳含量这些知识别人也不知道啊。
经过了十来年调整参数、性能测试、数据统计、对比分析等等的不断摸索,史健可以放心地说,天底下没有人比他更懂炼钢了。史家铁匠铺出产的铁器,再也没有其他人能做得出来。
不说别的,光是史家铁匠铺那个能产生一万斤拉力的拉力试验机,外人都没有听说过(其实大概也就相当于一个能称一万斤重量的杆秤)。拉伸强度、屈服强度、延伸率等等材料性能的概念,也只存在于史家铁匠内部。
天底下最懂炼钢的铁匠,制造了一扇铁门。
即使是木门,要用刀砍开,也不是三两下就能行的。要是面对的是铁门,三两下倒是能把刀砍断。
砍门的倭寇的刀并没有断,一来是倭刀质量确实比较好,杂质少含碳量不太高,只是崩了比较大口子;二来倭寇毕竟比猪还是聪明一点,发觉门是铁的就停手不砍了;最后,他们很快就倒在了不停射过来的弩箭之下,想再砍也没有机会了。他们歪倒在铁门上,成了比肉串更高档的货色——铁板烧。
没有被射到的倭寇,不得不面对这样的悲惨命运:调转身体,用屁股给人当靶子,往回狂奔,即使幸运地逃跑了,回去还要被同伙鄙视。
从内院往外院跑的倭寇和从外院往内院冲的倭寇在二门口撞在一起,挤作一团。这一群基本上算光着屁股的男人热烈地拥抱在一起,要不是模样打扮太过难看,还真能引人遐想。
射击固定靶比射击移动靶容易多了,挤在门口的倭寇基本上相当于固定靶。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