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抗倭猛士朱把总 (1 / 2)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2章 抗倭猛士朱把总 (1 / 2)
        局势忽然就紧张了起来,流言四起。先是说有一股百十人的倭寇上了岸,在平湖县四处劫掠,江宁县里挤满了四乡里来的人。没几天又说倭寇有几百人,县城也给杀了进去,知县差点上了吊。也不知道真假,人心惶惶,县城里人进人出。

        昨日又说倭寇可能快上万人了,所过之处人畜无生。于是江宁县里的人又四散出逃,既然县城能被破了,那就还不如找个偏僻的地方躲躲。

        齐师爷坚定地留在县城里。一来齐师爷早就知道了消息,不会像刚听到消息的百姓一样惊慌失措;二来,齐师爷得到的消息说,来犯的倭寇大约有一百来人,虽然消息说这一股倭寇凶悍异常,但一百来人想攻打县城还是太玩笑了些;最后,他齐师爷想跑也没法跑,尽管是编外的公务员,但这个时候跑了,知县大人绝对放不过他。

        知县大人的师爷临阵脱逃,显然是不看好知县大人的能力,更加不看好江宁把总朱襄大人的能力。虽然他齐师爷平时可以在官府里浑水摸鱼,关键时刻逃跑而涣散人心,抓回来砍头都算仁慈的。

        局势越来越紧张,这股倭寇先是从浙江上虞上岸,从会稽、杭州、淳安跑到了安徽的歙县、绩溪、旌德、泾县、南陵、芜湖、太平府等地,竟然真的直奔江宁而来。

        要说江宁把总朱襄大人,那可不是一位吃闲饭的。得到倭寇直奔江宁而来的确切消息,朱襄大人召集了手底下骁勇善战的弟兄,一共四百多人,赶往倭寇的必经之地:板桥镇。

        板桥镇在江宁城南数里,朱襄一早出发,不一会就到达了板桥镇。板桥镇的民众一见大队官兵抵达,无不欢欣鼓舞。别看平时不待见这些当兵的,关键时刻还是比亲人还要亲。

        人们纷纷拿酒拿肉送给官军。朱襄把军营驻扎在板桥河南,板桥是宽约数丈的小河。朱襄大人就站在军营前的一块大石头上发表了慷慨激昂的演说。

        “兄弟们,常言说的好,养兵千日用兵一时。朝廷养我们已经两百年了,两百年了没有打过一仗。今天终于被我们碰到了报效朝廷的机会。杀倭寇,升官发财,就在今天。”

        其实说朝廷养了两百年,是有些牵强的。明朝的军户属于投胎技术不太好的倒霉蛋,基本上是自己养自己。除了自己要种地养活自己,还要练兵打架,交公粮也不能少,打架的路费都要自己掏。而且军户是世袭的,子子孙孙永无出头之日。

        但是,老大在上面慷慨激昂,兄弟们也得有个眼色,在下面欢呼叫好当然是不能少的。

        顶盔掼甲全套装束的朱把总大人兴致高昂,沉醉在夏日的暖风和升官发财的理想之中。他挥舞着大刀,激励兄弟们报效国家,马革裹尸,流芳千古。总之把听到的好听的词都说了几遍,兄弟们听得半懂不懂的。反正也无所谓了,跟着叫好总不会错。

        朱把总做完站前动员,接着对围观民众又做了一番演说。

        “这伙倭寇极其凶悍,人数众多。听说自上岸以来,已经跑了有两千来里地,一路上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各地方都没能挡住。我朱襄今天来到这里,各位父老看得起我,又是送酒又是送肉。我朱襄今天但凡还有一兵一卒,就绝不后退半步。一定保护这里的平安。”

        看热闹的齐声叫好,来打仗的兄弟们心里不禁打起了哆嗦。老大这是打定主意把大家都交代在这里了。

        最后,朱把总对兄弟们说:“兄弟们,我们开饭。多吃肉,少喝酒,吃饱了和倭寇拼命啊。”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