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论幸福
叔本华在《人生的智慧》谈到:普罗大众总把希望寄托在身外之物上,希望财产,地位,妻儿,朋友,社会人群能够带来生活的快乐;在这些东西是上面寄托了他一辈子的幸福。所以,一旦这些东西没有了,或者得到这些东西的希望破灭的话,他的幸福也就随之消逝啦。要想得到幸福就必须清楚的明白,本我和自我的差别。“本我”就是自身的本性,而“自我”可以看作是他人眼中的我。举个通俗的例子,甲和乙一同去看雪山,甲直接通过自身的肉眼直接看到雪山,乙戴了琥珀色的太阳眼镜,看到的是琥珀色的山。在乙的观念里面:山呈现琥珀色。甲直接看山,没有受到任何的干扰,甲看到了“山的本性”,而乙观察到的并不是“山的本性”,而是通过眼镜看到“山的显性”。事物往往具有显性和本性两者的差别。回到幸福这件事情上面来,大多数人追求的幸福,是他人眼中的幸福,他们对幸福完全没有深刻的认识,只是旁人说:你很幸福。那么大多数人就会认为自己是幸福的。我们自身的感受和幸福这件事都具有两个相对的概念,就是自身具有本我和自我的差别,而幸福这件事也具有显性很本性的区别。如果有个人说:我是幸福的,那么,恭喜你,你就是幸福的。因为你从本性看到了幸福的本性。人对于幸福无须追求外界所给我带来的感受,而应该从自我去认识到幸福。那么来谈谈幸福最大的敌人,痛苦和无聊,这两种讨厌的情绪,贫穷所带来的痛苦,和富人生活带来的无聊,都很难让我们得到幸福。对于这类不能改变的事情,似乎也无能为力,但是可以通过另一种途径来让我们改变无聊和痛苦的感受。那就是精神思想,唯有追求精神思想的人,他们对于自身获取的越多,而对外界需求就越少。
PS:我不得不安利了,《人生的智慧》这本书啦!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