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神奇的冷水井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十章 神奇的冷水井
        儿时的记忆是最美好的,这就是“乡愁”。

        从穷乡僻壤的家乡走出去,在长沙、武汉、北京、成都、上海、广州这些大城市学习、工作、生活了一辈子,甚至下放到四川德阳农村七年的张冬生教授,最温馨、最美好的回忆仍是儿时的家乡。

        凯南家门口有一口远近闻名的水井,当地名曰冷水井。井水冬暖夏凉,冬天井水温度高达十几摄氏度,在井边洗衣服非常舒适。每逢冬季晴好的日子,妇女们一大群就围在井边洗菜洗衣,从早上到中午都人声鼎沸,到了下午后人群才能散去。这口井的水可以直接喝,清甜可口,比现在矿泉水好过十倍。过路人经过水井,都会停下来喝几口水,然后灌一壶带走。

        现在大家都说茅台酒好喝,有人说实际上是茅台镇旁赤水河的水好。冷水井的水好,当然与罗霄山原始的绿色森林也有直接的关系。

        那时,农村的卫生条件很差,凯南家里穷,吃不饱饭,什么野果、野花、草根、野树皮、嫩芽都吃。有时候,凯南就会跟着村里一些大的孩子去偷人家地里的桃子、红薯、西瓜等东西吃。因为经常是肚子空空,他们找到了可吃的东西,来不及洗干净,就连灰尘泥土一起,马上送到嘴里吃。

        吃了不干不净的东西怎能不生病呢?只有二、三岁时,凯南就经常肚痛、拉肚子。那时没有药治肚子痛,每次都是妈妈和爸爸背着凯南去冷水井边拜井神,求神水治病。爸爸妈妈都仪式感十足,先是花钱买一副香烛在井神前点着,然后磕三个响头,取一壶水回家喝。大多数的情况下神水是治不好肚子痛的,但有时偶然有一次“灵了”,爸爸妈妈便到处宣传说冷水井的神奇功效,而且越传越神。有时外地人走十几里路来井里取水治病,据说也把病治好了。

        所以一直以来年,冷水井大显神通,方圆上百公里的乡下人,不分白天黑夜,络绎不绝地赶来,到井里取水治病。有一个取水治病的地主病好了后,还盖了一个与土地老爷相似的井神庙。

        乡下穷人有病吃不起药,只有迷信,求神拜佛求仙丹神水。冷水井附近长寿老人多,人们都说是一口神井。千百年来乡亲们一直饮用冷水井里的水,大家都说用这口井水泡茶,香、纯、浓,特别有风味。

        于是,有个单身老太婆就在这儿盖了间茅草房,并以卖茶为生。虽然称不上茶馆,但大家都愿意在这儿喝上几碗,聊聊天。老太婆是有生意头脑的,除了卖茶外,还卖点“片糖”、“米花糖”、“桂花糖”、“发糕”、“油巴巴”、“米酒”之类的特产小吃。经常有四、五个闲客在亭内一坐就是半天,有人谈山海经,有人讲“薜刚反唐”、“薜仁贵东征”、“唐僧取经”和“狐狸精”等故事。

        凯南刚刚懂事,就爱听这种故事,而且暗下决心:“长大了要读书认字,也能讲故事给村里的小孩子听,当上一个孩子王,带领孩子们上山造反,同时,渴求自己做个高尚的教书先生,当上个小学教师,不但能吃饱饭,而且受人尊敬。”

        冷水井村子里有二、三十户人家,在罗霄山中两条小山丘之间的山谷里有一条峡长地带的水田,宽约四、五百米,长约五公里,所有农田完全依仗着冷水井的神水灌溉,水旱无忧,水稻田每年两季,早稻亩产400-500斤,晚稻600斤左右。乡亲们都认为是冷水井养活了全村一百多口人。

        冷水井对面的山冲中传说是明太祖朱元璋点石为门的旧地。那里石壁陡峭,古枫蔽天,犹如一扇门户,把山口内外隔离开。据说朱元璋兵败时曾到这里避难,白天到冷水井喝茶,谈论军事,每到夜晚,他用手一点,石门便自动关闭,于是兵匪莫入,朱元璋就可以安心睡觉。这个神话般的故事,描绘出了一幅多么静谧安宁的山乡夜景图!它寄托了人民对清平世界的深切向往。

        冷水井成为村里的神井,成为凯南儿时最美好的记忆,也成了他一生挥之不去的乡愁。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