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章:芸芸众生皆有情 (1 / 2)
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山城最忙碌的一天。
别的地区,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这一天,普通民众只是呼朋唤友,登高望远的,或寄情于山水之间,或洒扫庭除,准备五谷,拜祭祖先;对于王国而言,九月初九,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故以享宴高会,以为宜于长久。而对于青山镇来说,民众除了祭拜祖先以外,这一天,也是镇上最重要的节日,不亚于冬至、元宵、清明等节日。镇上每户人家都会自发的往青山道观上一炷香,求个平安,道观香火旺盛,颇为灵验。
青山道观位于青山山顶,青山虽说不是什么名山,但是山势险要,高不过千丈,山路却颇为崎岖蜿蜒,但好在都有青石板铺就,可供数人上下。这青石板如若普通民众施为,从山脚下铺到山顶,小镇全部青壮都需要一年功夫,实际上这道路只用了不到半年时间就完成了。盖因当时山上一位老神仙施为,每日赐下符篆,扫除大部分障碍后,才能如此神速。
故而此时的蜿蜒的路上,全是挤满上上下下的香客,有少男少女神情激动,也有花甲耄耋老人柱杖缓行,有黄髫小儿上下穿梭嬉戏,欢乐的笑声回荡山谷。也有那壮实汉子,跟同伴闲聊,每每跟人说起此处山路,都是十分自豪,当年铺路的时候,他也是下了一份力气的。而周围同伴确也不厌烦,呼声相合,气氛颇为热烈。
半山腰的平缓处,有一小溪蜿蜒下来,溪水的源头是一眼小小的泉眼,泉水清澈透明,水质甘冽,据说此处泉眼跟山顶道观中的井水,是同一处水源,不同的泉眼,但是谁也没法求证。泉水汩汩而出,形成一处深不过数寸的水潭,其中游鱼数头,皆若空游无所依,且鱼虽不大,长不过寸许,身体却呈五彩之色,嘴边两旁长有长长的胡须,颇似年画中肥肥的鱼龙形象,传言这鱼是老神仙所留,只是也没法取证。
溪水旁开设有茶摊,提供饮食和茶水,道路两旁也有摆摊,卖香的,卖糖人的,卖泥塑的小玩意,卖冰镇酸梅汤的,等等不一而全。
今天的茶摊与往日不同,茶摊上多了一个说书的先生,说书先生两鬓微白,一身青衫,手持一柄旧式二胡,二胡声脆,曲子悠悠扬扬,吸引了不少游客驻足,说书先生口才也很好,一两段故事,便勾住大家的兴趣,说的是当朝大将军凌骏智破塞外蛮人大军,这会刚结束,游客们纷纷掏出铜钱,抛在说书的琴盒中,吵闹着再来一段,而说书则悠然的抿口茶水,润着喉咙,笑着说不急不急,等我缓一缓。
茶摊众人还在起哄时,这时茶摊里来了一位陌生人,一位年轻的道士,那道士器宇轩昂,浓眉凤眼,着一身月白道服,暗秀莲花纹状,身后斜背着两把剑,一柄是桃木剑,一柄是武人常用的宝剑,两柄剑长度相仿,且剑鞘皆由布条缠绕,只露剑柄,众人见此皆以为奇。
大周朝建国不到三十年子,建国之前,各地诸侯割据,年年征战不休,外加蛮夷雄踞虎视,百姓民不聊生,时也,妖魔鬼怪,牛鬼蛇神都层出不穷,害人性命,后有道陵天师携十二弟子及百名徒孙下山斩妖除魔,匡扶正义,立国卫道。先帝感念道教功绩,立国时,便立为道教为国教,拜道陵掌教为羽衣卿相,各地皆建有道观,以镇压各地鬼怪之事。
然青山镇情况又不一样,青山镇毕竟处于偏远南疆,青山虽有道观,但并不是官府和道门所建,而是十年前镇上村民为了纪念一位路过的老神仙自发捐款建设的,因此青山道观并没有有牒身的道士驻留,镇上也少见其他道士往来,说到底,青山镇只是南疆偏远小镇,如今宇内清平,百姓安居乐业,道士安心修道,下山斩妖除魔少之又少,外加上有牒身的道士才能下山,因此各地多见道观,少见道士。
镇上民众由于十年前的事情,对于道士本就倍感亲切,今天又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见到一位风姿特秀的年轻道士,不由茶摊众人好奇注视,无人说话,一时茶馆竟静了下来。此时日头渐高,仅有的几个茶桌也无空闲,只有最外围的背对路边的那个茶桌有一空闲,且背对着太阳。那道士虽是年轻,风姿不俗,却无倨傲之气,迎着众人眼神,走向空闲的茶桌,向茶桌两边低声确认无人后,便安然落座。
茶摊掌柜正在后面烧水,突然觉得茶摊一静,还以为外面出了什么差错,急忙掀帘,看到茶摊多了一位年轻道士,也是一愣神,然后便反应过来,小跑道年轻人身旁,面带微笑道道:“贵客是要饮茶还是要吃饭?”
那年轻道士向掌柜说到“来一壶茶水即可。”
掌柜喜道“一壶本地的青山茶如何?”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