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89章 九岁的春天 (2 / 4)
显然,康熙也觉得杭州总兵住小房子委屈了,跟姚仪说话颇为关切。“就没有想换一个宽敞的住处吗?”
老实人姚总兵:“本地建房舍都这样,我家人口简单,已经很宽敞了。”
康熙:……可不是简单,你家的仆人人数两只手就能数过来。
皇帝还语塞呢,旁边的姚法祖就加上一句:“是皇上带的人太多了,才显得我家小。”
熊孩子瞎插嘴,当场被祖母敲了个爆栗子。
“哈哈哈,我们此前见过的。”康熙顺势转移了话题,唤姚法祖上前进行灵魂拷问,“多大了?读书如何?”
小姚同学回话挺大胆:“十二岁。会背《论语》、《诗经》和《唐三百》。”
这在十二岁的少年人里不算读得多的,但这孩子着实自信满满,很是讨喜。于是康熙也乐得与他多谈,考校了两段论语,又考了诗词,都对答如流。末了康熙问他:“朕观你也是有天赋的,怎么不继续学四书五经,反而在街上游荡呢?”
姚法祖看康熙的眼神有些怀疑人生:“我以后要入兵营的,学四书五经做什么?”
“此言差矣。八旗子弟虽不参加科举,但为官一方,难道不需要学问吗?行军打仗,难道不需要兵法吗?这些东西年轻的时候不读书,走街串巷就能学得的吗?从前三国时候的吕蒙当了大将军,还被人劝着读书呢。”
小少年被说得脑袋都低下去了。他家的大人也是宠孩子的,看到这光景就不忍心。祖母何老太太主动解释道:“家里的男人整日忙于公务,咱们家经商的出身,想找个好先生也没门路。便只好在家学些拳脚。”
康熙的手掌在座椅扶手上摸了摸:“哦?”
旗营里的孩子读书不多,这恐怕是个普遍问题。这还是祖上汉人的汉军旗人家呢,姚启圣当年也是个学霸,子孙尚且如此。
这就不得不说清朝的八旗制度了。所谓旗人,看上去拿着国家补贴耀武扬威得很,其实他们是不能经商不能考科举的。唯有的几个晋升途径,要么靠在皇帝跟前露脸,或者贿赂长官,得以谋个差事。再就是靠军功了。然而南方日渐和平,军功不好得,于是风气越发颓靡起来。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