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2、 (1 / 2)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222、 (1 / 2)
        洛阳自古便是中国军政格局的正中之地,地位相当重要,尤其是在我国历史时期的前半部时间里,洛阳就是周汉唐之间近两千年的全国级政治、经济、军事中心之一,那么在纷繁复杂的乱世军政变化中,洛阳又是如何易手的呢?尤其是在汉唐之间的汉末魏晋南北朝大乱世四百年间又是如何易手的呢?

        这次就从黄巾之乱发生的公元1**入手,为您梳理一番洛阳在公元1**至公元5**隋灭陈之间的归属变化。在每段文字前符号【】内表示掌握洛阳的军政势力,符号()内表示掌握洛阳的时间段。

        【东汉中央】(中平六年189)以汉少帝、何进、何太后为首的东汉君臣接过了东汉中央掌握雒阳城控制权的最后一棒,这一棒被董卓窃取,从此雒阳成为天下群雄逐鹿的对象。

        【东汉董卓势力】(中平六年-初平元年189-190)以董卓为首的西凉军将集团把汉帝与汉臣架空,实现了历史上第一次以地方军事集团主宰朝政的局面,直至董卓西迁长安。

        【雒阳的第一次荒废】(初平元年-兴平二年190-195)董卓焚烧雒阳城,使得雒阳成为一片几乎无人控制的废墟。

        【东汉曹操势力】(建安元年-延康元年196-220)曹操自迎汉帝以来,虽迁都许昌,却也开始逐步恢复对雒阳的控制与营造,并且从未间断地控制着雒阳地区。

        【曹魏势力】(黄初元年-正始十年220-249)随着曹魏代汉,雒阳城恢复“洛阳”之写法,并且在这个时期始终掌握在魏帝与托孤之臣所代表的魏廷之手,直至高平陵政变。

        【曹魏司马氏势力】(正始十年-咸熙二年249-265)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父子先后主持魏政,并通过征战与分化瓦解掉了曹魏的反抗势力,在此期间,尤其是司马师主政以后,洛阳始终处于司马氏“霸府”控制之下。

        【西晋中央】(泰始元年-元康九年265-299)司马炎时期与贾后时期,虽在司马炎的生前死后经历了一番波折(司马攸事件与贾后乱舞),但政权大体稳定在代表晋廷中央(司马炎君臣与贾后张华)的人物之手,所以洛阳的控制权还在中央手上。

        【西晋赵王司马伦势力】(永康元年-永康二年300-301)司马伦、孙秀借贾后杀太子之机,扳倒贾后并控制朝政,西晋政权与洛阳城自此开始沦为西晋宗王与军府属臣的“玩物”,不再由中央掌控。

        【西晋齐王司马冏】(永宁元年-太安元年301-302)司马伦称帝及其暴政引发异己势力的增长,出镇许昌的齐王司马冏诛除司马伦并迎回司马衷复位,洛阳入齐王之手。

        【西晋长沙王司马乂】(太安二年-永兴元年303-304)齐王司马冏依然刚愎自用,被司马颙、司马乂联合除掉,内应司马乂主持朝政,洛阳入长沙王之手,并遭致司马颙(镇长安)、司马颖(镇邺城)二强藩的不满。在长沙王主政期间,洛阳成功抵御了一次司马颙、司马颖势力的联合攻击。

        【西晋河间王司马颙】(永兴元年-永兴二年304-305)司马颙利用司马越诛除司马乂,控制朝政与洛阳,但司马颙本人只是在长安遥控朝政,洛阳由司马颙的西军将领张方保持军事控制。司马颖与司马颙的政治联盟时分时合,不仅使洛阳在二人手中频频易手,也使镇徐州的东海王司马越有机可乘。

        【西晋东海王司马越】(光熙元年-永嘉五年306-311)经过一番中原混战,司马越掌握了西晋朝政与洛阳城,虽然也在形式上终结了八王之乱的宗王纷争,却依然延续了宗王专政的跋扈做派,激化西晋高层内部矛盾的同时,也再也无法敉平八王之乱余波所致的北方乱局。司马越也是常常遥控洛阳,直至司马越死亡。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