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桑桑 措勤 改则 革吉的浪漫之旅 (6 / 9)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章 桑桑 措勤 改则 革吉的浪漫之旅 (6 / 9)
        离县城30多公里的地方,有改则本(相当县)遗址。改则本传承320年左右。第一代主人为色弟加,第二代为贡布顿珠,第三代为坚洛,**为素郎班觉。现人去楼空,已成废墟,昔日辉煌已不复存在。

        遗址,占地面积为250平方米,大门朝东,石头城墙犹存。虽是一片废墟,但经我们仔细查寻,发现极有可能是当时头人用过的小刀2把,马蹄铁掌2个,火炉铁架3个等。这些均已铁锈斑斑,残缺不全。据本地人说,此住房东西面有天井、围墙,南面有客厅、佛堂,头人住西边房屋。在和平解放阿里时,头人主动把枪交给**,为解放事业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据传,头人在东北方、西南方之高山上,修建了4座佛塔。加上原西北方山丘上的4座,共有8座佛塔,现塔已毁。正西方向有雄伟壮丽的雪山,当时是部落的神山,颇受人们的崇拜和敬仰。

        改则本遗址已成一片废墟,但依稀可见当时繁盛之况。改则旧时分为6个部落,改则本最强大,头人一家就拥有绵羊1000多只,山羊700多只,马牛骡各有100多(头)匹,经常往拉萨经商,实实在在为大富人家。也有人说,改则旧时6个部落中,2/3的农牧民都是从青海搬迁而来,一部分为强盗,一部分是来阿里转神山而留。他们在改则繁衍生息,渐渐发展起来中,成为阿里当地人。

        12点前后,我们到了盐湖。盐湖是湖名也是地名。这个盐湖方圆100平方公里左右,呈椭圆形。深蓝色的湖水,波光鳞鳞,连绵的雪峰,倒映湖面,风景秀丽,空气清新。在湖水淹没过的沙滩,铺着一层厚厚的雪白般的晶盐,在阳光照耀下闪烁,耀人眼目。虽说这是秋天的中午,北风吹来,末免也打几个寒颤。

        相传很久以前,阿里地区居民的食盐多取自此湖,这些盐还作为重要商品运往印度、尼泊尔等邻近国家。当时的印度、尼泊尔相当缺盐(至今仍缺盐),盐湖的盐就成了交易品。

        象雄时期古格王朝的交通为丝绸之路、北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麝香之路,以及后来常青霞同志提出来的格尔土-拉萨-阿里之路。盐湖的盐,也随这些交通路线不断运往邻近的印度、尼泊尔等周邻国家和地区。在当时边贸交往活动中,盐湖在其中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遥想当年,牧民们带上盐、药材、羊毛等,组成浩荡的驮队运往边境,运到国外,换回本地农牧民所需的物资。在荒寂的戈壁滩上,一支支商队赶着牦牛和驮羊,成群结队,驮着食盐等物资,行进在这条商道上。铃儿叮当作响,打破了苍茫的原野。日出而起,日落而息,所到之处留下了藏民族豪放的欢歌笑语,也飘洒着青稞酒、酥油茶的香味,产生了盐文化——驮盐人的诗歌。

        这些诗歌,唱旅途的艰辛,唱运盐人的命运。其中有一首歌这样唱道:

        怯懦者害怕来盐湖

        有志者才敢上征途

        岩石峭壁我当梯子

        峭山坡我当门槛儿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