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节 湖南人的铁三角(二) (1 / 3)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四十九节 湖南人的铁三角(二) (1 / 3)
        后来,这样的模式沿袭成了“湘军”的一个传统,谁招的兵,就由谁带,所以此后,在战场上出现“吉字营”,那就是曾国荃的部队。

        湖南人本来就彪悍,曾国荃选兵更是选湖南湘乡的亡命之徒。他跟别人不一样,别的将领治军讲究个纪律,他偏偏不讲究这个,只要你打仗的时候不怕死,对阵的时候比太平军还狠,打了胜仗加官进爵那是必须的,另外攻下一城,什么女人,什么银子,随便你抢。

        曾国荃这种粗暴的治军思想,释放了人类最原始的野蛮本性,他的“吉字营”逐渐变成了一支“野兽军团”。这跟满清“八旗”军在关外时四处劫掠有几分相似,为什么那时候“八旗”军那么猛,抢战利品能不猛吗?冲的越快,抢的东西越好,连畜生都知道这个道理。

        虽然曾国荃这种治军思想能让“吉字营”的战斗力迅速飙升,但是它的名声实在太差,甚至在“湘系”集团中都有一些大佬看不下去,其中的典型就是“湘军”水师大将彭玉霖,后来彭玉霖两次报请曾国藩要砍了曾国荃的脑袋。

        不过有曾国藩这个大老板罩着,加上曾国荃立的那些战功,也没人能把他怎么样。

        曾国荃率领“吉字营”攻克吉安府安福县,然后再连续进军永新、太和、万安、莲花、龙泉等县,将吉安城以西全数扫清,最后进军吉安城,兵临城下。

        坐镇吉安城的太平军守将是翼国丈黄玉琨,石达开于不得已暂停“经略江西”的计划,但并不代表他要放弃江西,恰恰相反,他心里是打算把江西经营成自己的根据地。而吉安府正是石达开“经略江西”的核心,所以他人虽走了,但是在他走之前,他特意将自己的老丈人,也是在太平军中名望很高的元老级将领黄玉琨留守吉安城。

        吉安城墙坚固,黄玉琨作为老广西,守城意志坚定,即使曾国荃的“吉字营”是支“野兽军团”,但是人数有限,只有区区三千人,一时半会儿也强攻不下吉安城。

        既然强攻不下,那就把他围起来,曾国荃命“吉字营”在城外大兴土木,环绕整座吉安城挖起了壕沟,人窝在壕沟里,像铁桶一样,死死困住守城太平军。

        这种战术缺点是旷日持久,只要城中有粮食,就可高枕无忧。万一城中粮食耗尽,那就死定了。城中粮食一时半会儿也耗不尽,一般少则数月,多则数年。

        优点是,这种攻城战术比较稳妥,只要困到城中粮食耗尽,守军自己就饿死了,根本不需要自己动手,可以将己方的伤亡降低到极限。

        曾国荃喜欢用这种战术,而且屡试不爽,因此,江湖人送外号“曾铁桶”。

        以曾国荃的这点兵力想困死吉安城,也有些吃力,不过后援马上就到了。

        湖南巡抚骆秉章及时的将后续援军送往了江西,其中以王錱、刘长佑所部最为凶悍。

        王錱是湖南湘乡人,原本是罗泽南的学生兼部下,按理说他应该跟着罗泽南效忠曾国藩才是,不过在筹建“湘军”和“西征”初期,王錱与曾国藩不和,经常在战略战术上与曾国藩意见相冲。对于这样一个不尊帅令的人,曾国藩果断让他另谋高就。

        虽然王錱与曾国藩不和,但王錱实属是位悍将。当时还是湖南巡抚衙门幕僚的左宗棠知道他的才能,便建议巡抚骆秉章将他和他手下的“湘勇”收入麾下。王錱与左宗棠的性格倒是挺相投,故甘愿为骆秉章差遣。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