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四十二节 东线无战事(二) (1 / 4)
那么,东线战事是不是结束了呢?
不,镇江首战告捷,增强了东王杨秀清借此机会,铲除清廷江南、江北大营的决心。故,镇江之战不是东线战事的结束,而是开始。
镇江与扬州仅一江之隔,我住长江南,君住长江北,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扬州古称广陵,南临长江,东临京杭大运河,自古便是南北水路交通要道,清朝南方粮米漕运到北方,必经扬州。事关漕运安危,扬州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
唐朝诗仙李白有诗云: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当初太平军一路东进,打下天京(南京)后,东王杨秀清派出林凤祥、李开芳所部太平军继续顺江而下,接连攻下镇江、扬州等苏中重镇。
后来杨秀清把林凤祥、李开芳所部派往北伐,扬州城太平军主力被调走。即便如此,扬州城中剩余的太平军依然能够抵抗清廷钦差大臣琦善率领的“江北大营”的进攻。
但是当林凤祥、李开芳的北伐太平军孤军深入,被清军围困在华北平原,危在旦夕之际。东王杨秀清不得不在兵力吃紧的情况下,再次从扬州抽调曾立昌所部八千人北上支援北伐太平军。这样一来,扬州城中的太平军精锐几乎被抽调一空。
面对清廷琦善“江北大营”的步步紧逼,剩余不多的太平军主动放弃扬州城,由此,扬州被清军江北大营所占据。
秦日纲解围镇江城半个月后,大军休整完毕便马不停蹄,在镇江横渡长江,于长江北岸的瓜州(今扬州市邗江区瓜州古镇)渡口登陆,他的目标正是驻守在扬州城中的清廷“江北大营”。
此时清军“江北大营”的主帅已经换成了托明阿,历经三朝的老臣琦善于一年多前病亡在江北大营钦差大臣任上。
琦善的前半生凭借着满洲正黄旗的出身,在仕途上一路青云直上,顺风顺水;琦善的后半生不可避免的卷入“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期间他的表现实在没有可圈可点的地方,但他也实在算不上一个“奸臣”,姑且将他归类到庸庸无为之辈吧。
不过琦善这个人实在有点意思,他能挑到当时的“八旗”贵族人家出生也就罢了;他还能挑到一个合适的时机死。他死在“江北大营”钦差大臣任上,咸丰皇帝赠太子太保、协办大学士,依总督例赐恤,谥文勤。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