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三十六节 巅峰对决(四) (2 / 4)
罗大纲的压力无疑比九江城中的林启容要大,九江城有坚固的城墙,而梅家洲啥也没有,战前用木桩、石块、沙土堆积起来的墙堤哪儿能跟九江城墙比呢?
大师对决,一着不慎,满盘皆输。在这种相当危机的情况下,换做是别人,大概就不知道该如何应对了,结果是等着曾国藩聚全身力气的这一记左勾拳,准确击中下颌骨,俗称“下巴”,惨遭KO。
可别忘了,主持九江防线的太平军主帅是石达开,坐以待毙不是他的风格。面对曾国藩犀利的进攻拳头,石达开没有选择防守,他反其道而行之,迎面冲上去左一个扫堂腿,右一个肘击心,打了曾国藩一个措手不及。
具体情况是这样的,九江城中的林启容发现湘军主力往东去了,那么九江城外的湘军实力必然大减。他抓住战机,率领城中太平军精锐出城袭击九江城外的湘军余部。湘军猝不及防,而且留守的部队确实没剩多少了,根本挡不住林启容的进攻,就在九江城外湘军快要溃败的时候,塔齐布率军及时杀到,才稳住阵脚,双方互杀一阵,林启容的目的达到了,遂率军回城继续坚守。
林启容的进攻,减轻了一部分罗大纲的防务压力,但“湘军”水陆大军主力对梅家洲的钳形攻势并没有停止。罗大纲索性率领梅家洲的太平军精锐冲出阵地,主动迎击从后方杀来的“湘军”陆营,将前方江面上的“湘军”水师晾在了一边。
一直以来,“湘军”水师的战船加洋炮对太平军的民船加土炮都是呈压倒性优势,这也是湘军能从湖南一路打到江西的关键因素。然而在陆军这一块,虽然湘军陆营将士也很勇猛,但是对太平军并没有多少优势,甚至在人数上与太平军存在着较大差距。
罗大纲一个反冲锋,“湘军”陆营就顶不住了,虽然双方几乎势均力敌,太平军略有优势,但这样耗下去,显然对湘军更不利,湘军就这点家当,耗不起。
“湘军”陆营一撤,水师就没有再进攻梅家洲的必要了,曾国藩二次进攻湖口的战术计划再次夭折。
时至此时,曾国藩指挥“湘军”对九江防线已经攻打了四十多天,毫无进展。
春秋战国时期史学大家左丘明的著作《左传》中有一篇《曹刿论战》,其中有一句流传千年的名言:
“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仗打到这个份儿上,湘军已经衰了,距离竭仅仅一步之遥。而太平军虽然一直处于守势,守而不破则为胜,屡战屡胜,士气高盈。彼竭我盈,故克之。
曾国藩很着急,整个湘军都很着急,一种沉闷而危险的气息开始笼罩在湘军阵营的上空。
湘军的将帅们再一次聚在一起,开了个统帅部扩大会议。这次会议争吵得很激烈,每个人都被堵得心里发毛,这场仗打得实在是憋屈,太平军要么就躲在防线后面据守阵地,要么就突袭“湘军”陆营,反正就是不给“湘军”水师和陆营相互配合的机会。湘军是攻,太平军是守,战争主动权却神奇的掌握在在太平军手里,这实在是一件挠心的事情,每个人都渴望尽快攻破这该死的九江防线。
会议的结果还是应该从湖口寻找突破口,因为湘军唯一的优势还是水师舰队,要以己之长,攻彼之短,才有一丝胜算。
这一次进攻跟上一次大同小异,只是曾国藩在**和分派任务上作了更加周密的微调。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