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十九节 救火队长之死(下) (1 / 4)
太平军大军压境,舒城中的清廷官员和清军惊恐万状,乱作一团。有人劝吕贤基撤出舒城,先保住命再说。可是吕贤基是个有节操的人,他知道一旦舒城失守,省府庐州(合肥)必然也守不住。为了保住自己的名声,他决定与舒城共存亡。
吕贤基的节操让一个人很愁苦,这个人就是李鸿章。几个月前李鸿章头脑一热想趁“国难”当头的机会上前线捞点功劳好加官进爵,光宗耀祖。
可没曾想理想很丰满,现实很血腥。战争前线刀光剑影,生死由命,跟自己在温柔乡里想象的战争浪漫主义完全不一样。
眼下太平军就要杀到舒城了,舒城铁定守不住,面对真实的死亡,他才第一次感觉到这真不是闹着玩儿的。
几个月前,就是他李鸿章挖了个坑,把同乡前辈忽悠进来这修罗场。现在吕贤基不走,李鸿章怎么走的了呢?李鸿章要是走了,那真是既立了牌坊,又要当表杂,自己都能把自己恶心吐了。
李鸿章的左心和右心发生着激烈的争吵,在当表杂和当烈士之间作一个抉择,他最终选择了前者,活着才是硬道理。
李鸿章骑着马飞奔出城,他活了下来。只是他万万想不到,一时为表杂,终生都是表杂,受万人唾骂。
百年之后,当人类进入文明社会,才得出结论,表杂也是人,表杂也有苦衷,表杂也需要被尊重,表杂也应该享受人权。
当人们理性的思考之后才终于明白,人活着,得学会“忍”:
“年少不知李鸿章,年长方知真中堂。”
李鸿章走后,太平军攻破舒城,吕贤基投水自尽。
能用节操战胜死亡的恐惧,喊口号的多,真正做到的寥寥无几,吕贤基是个24K纯爷们儿,没有丢安徽人的脸。
吕贤基的阵亡把咸丰皇帝感动得一塌糊涂,下旨将他风光大葬,并在他的家乡给他建了庙宇,以方便世人供奉他的亡灵。
从当时的角度看,吕贤基死得还是很壮烈的。从历史的角度看,吕贤基死的一文不值。倒是活下来的李鸿章逐渐发力,最后毁誉参半,名垂青史。
舒城已下,太平军的下一个目标就是庐州(合肥),如果太平军拿下庐州(合肥),并在庐州(合肥)站稳脚跟,那么,整个安徽就有可能被太平军一口吃下。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