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节 救火队长之死(上) (2 / 4)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十七节 救火队长之死(上) (2 / 4)
        1853年5月19日,“西征”太平军扬帆起航。相较于“北伐”太平军林凤祥、李开芳、吉文元这样的一梯队猛将而言,杨秀清给西征军配置的将领就逊色得多了。

        “西征”太平军以春官正丞相胡以晃、夏官副丞相耐汉英为统兵大将,下面还配置了一位黄忠式的老将曾天养,年轻小将林启容等等,

        在参加“拜上di教”之前,胡以晃是清廷的武秀才,有点身手。比起普通百姓,是要强一些的,可是秀才就是秀才,他远远达不到关羽、张飞这样万夫不当之勇的程度,勉强算二梯队将领吧。

        耐汉英就更不得了,他在出道之前是个肩搭褡裢走街串巷的江湖郎中,时不时还夹带点私货贩卖,聊以谋生。耐汉英既没有多少文化,又不会使刀枪,文的武的他都不行。按常理来说,这类人无论在盛世还是在乱世,都不可能出人头地。

        可是他走运啊,他的姐姐嫁给了落魄书生洪秀全。哪知道洪秀全能当天国皇帝,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摇身一变,自己稀里糊涂成了国舅爷。凭着皇亲国戚的身份,这次被任命为太平天国“西征”军大将。这人要是走运啊,野鸡都能变凤凰。

        曾天养倒是不错,虽然一把年纪了,可能保养的好,身体还比较健壮,老将出马一个顶俩,跨马扬鞭不在话下。但是毕竟年纪大了,与年轻小伙子们一起冲锋陷阵,总有喘不上气儿的那一天。

        在这里我们特别提一下林启容,此时林启容三十二岁,正值壮年。光看他的名字完全看不出这是一个武将,乍一听,感觉像是个白面书生。这个家伙善不善于攻城不知道,但他特别擅长守城。在太平军的所有将领中,他坚守城池的能力堪称数一数二。正是在“西征”的过程中,他精彩绝伦的守城战术,将隆重登场。他也因此一战成名,载入史册。

        站在当时的立场来看,杨秀清这样的安排是情有可原的。太平军从广西起兵,进湖南,入湖北,下江西,破安徽,最后取江苏首府南京,这一路太平军犁庭扫穴,把这些省份洗了个遍。

        此次“西征”太平军的进军路线是从南京原路返回,重新占领这些地区。我们倒过来看,两江总督陆建瀛、安徽巡抚蒋文庆、湖北巡抚常大淳、广西巡抚邹鸣鹤无一幸免,全部战死,还有一个临阵脱逃的江苏巡抚杨文定和一个被打得只剩坚守城池的湖南巡抚骆秉章。这六位清廷的封疆大吏死的死,逃的逃。巡抚以下官吏阵亡者更是多不胜举,清廷官兵基本不堪一击,剩下点残兵败将,不足为虑。

        无论谁在杨秀清的位置上,都会自然而然的认为,“西征”军不是去打仗的,是去接收地盘的。之前把它打下来没有精力管理,现在在南京有了窝儿,得派人去接收故地。

        “西征”太平军出发不到二十天,抵达皖南军事重镇安庆城下,放眼望去,安庆城楼上空空如也,一个清兵都没有,城门敞开,鸦雀无声。

        莫不是城内有埋伏?管他呢!胡以晃可不是司马懿,想不了那么多。他率领大军冲进城去,太平军在城内搜了个遍,仍然一个清兵都没有,“西征”太平军顺利占领安庆城。

        原来守城的清廷官员安徽按察使张印堂听说太平军又要来攻城,吓得魂飞魄散,带领手下那点清军撒丫子跑到集贤关躲了起来。

        其实张印堂不战而逃是有客观原因的,两个月前,太平军已经把安徽洗劫了一遍,安徽清军连同巡抚蒋文庆全军覆没。太平军弃安庆进军天京(南京)后,张印堂来到安庆才收拢了不到一千名残兵。这点兵力,哪里扛得住三四万“西征”太平军的围攻呢?

        作为天京(南京)在长江上游的门户,太平军自然要派重兵在此镇守,这一占就是九年。

        在占领安庆之后,胡以晃就留在了安庆,西征剩下的任务就交到了耐汉英手里。这是东王杨秀清对耐汉英的特别照顾,带领“西征”大军一路去接收城池,这么容易捞军功的差事,杨秀清当然要照顾一下天王的小舅子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