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节 创业艰难(中) (1 / 4)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十五节 创业艰难(中) (1 / 4)
        第二种就是采取“厘金”税制,这是“太平天国”兴起后,清廷开始采取的一种特殊的商业税制度。按照最初的设定,清政府治下地区,各行各业,百货贸易,值百抽一,也就是税率为百分之一,百分之一为一厘,所以这种税制又称为“厘金”税制。

        “厘金”税制,是在“太平天国”运动向长江中下游地区蔓延后,清廷在全国性税收制度已经无法实行之后的一种特别举措。它的优点是实行起来比较便捷,比如湘军需要军费,曾国藩可以在湖南按照“厘金”税率向百姓收取税银就行了。又比如湘军打到湖北、江西、安徽,曾国藩就可以在这些地区收取“厘金”税就行了。换句话说,他们打到哪儿,“厘金”税就可以收到哪儿。

        第三种就要看曾国藩在清廷官场的人脉关系了,他往往会在困难的时候凭借自己的关系网寻求地方官员的支持。有些地方督府非常敬仰曾国藩的为人,非常认同曾国藩的能力,那么他们就愿意利用政策给曾国藩拨一笔银子,以解曾国藩的燃眉之急。

        在曾国藩的关系网中,湘军集团中的地方督府对曾国藩财政上的支持是尤其重要的。其中的典型就是后来的湖北巡抚胡林翼,在湘军与太平军鏖战的中后期,胡林翼对曾国藩的支持可以说是曾国藩成功的主要原因之一。

        最后就是对清廷地方税收的截留,无论是湘军创办之初,还是湘军与太平军鏖战的后期,曾国藩都想方设法截留朝廷的税银、“绿营”军费、漕运粮米等等。

        尤其是后期,朝廷终于任命曾国藩为两江总督。成为了清廷“八大总督”之一的曾国藩,在朝廷上终于有了实际权力,而且两江地区是清朝最为富庶的地区之一,在这里搞钱相对来说就容易得多了。

        我们花了这么大的篇幅不遗余力的了解曾国藩筹措军费的方式,只是想说明钱对于湘军是多么重要。不要说曾国藩是个“圣人”,他就是个神仙,没有钱,他也不可能建成湘军,没有湘军,曾国藩在历史上就不是“曾国藩”,他只能是个“路人甲”。

        用曾国藩自己的话说:

        “团练之难,不难于操习武艺而难于捐集费资。”

        按照以上的方式,曾国藩一步一步艰难的把资费搞到位了。

        接下来他要做的是选兵,兵熊熊一个,每个兵熊就要熊一窝儿。兵的质量好坏,将直接影响到整个部队的作战能力。要知道古代是大刀片子近身肉搏,体格健壮,纪律严明才是部队战斗力的保证。

        虽然初掌“团练”的曾国藩乃一介文人出身,文人的缺点是不懂兵,但是他精通“经史子集”啊,“史”里面有先人名将的大量经验,他可以依葫芦画瓢,慢慢摸索不是?

        明朝嘉靖年抗倭名将戚继光选兵遵循“四要”、“四不要”两种原则,他用这两种原则选出来的兵,打造出来一支闻名天下的铁血“戚家军”。

        其中“四要”为: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