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节 穷途末路 (1 / 3)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十一节 穷途末路 (1 / 3)
        北伐太平军在阜城艰难的支撑着,他们对天京(南京)派来的援军翘首以盼。他们得到消息,援军已经到达山东,具体在哪里,他们还无法确定。

        李开芳提出建议,由他率领一部分马队冲出去,往南去接应北伐援军。林凤祥觉得这个提议不错,援军远道而来,需要一个人去接应,以期两部分兵力尽快会师。

        但是阜城内粮食弹药告罄,坚持守下去,北伐太平军就要全部饿死在这里。林凤祥、李开芳不得不选择突围,在僧格林沁大军的重重围困之下,突围出去并不容易。

        从4月20日开始,北伐太平军就开始进行试探性突围,但四周清军围得太严,一时突围不出去。十几天后深夜,林凤祥将城内太平军全部集中,朝着东门一涌而出,清军受到突然袭击,阵脚大乱,僧格林沁带兵杀到,双方杀了个昏天暗地。

        已经成为了亡命之徒的北伐太平军将士们背水一战,不成功就要全军覆没,清军无法抵挡杀红了眼的北伐太平军,这才得以突出阜城。

        林凤祥率领剩下的部将一路向东狂奔,渡过京杭大运河到达连镇。在连镇林凤祥、李开芳分头行动,由林凤祥率领主力部队继续镇守此处,而李开芳率领六百骑兵南下接应北伐援军。

        这一路突围,北伐太平军损失巨大,由最多时的四万余人,剩下到现在的几千人。由于僧格林沁咬得太紧,林凤祥刚在连镇安顿下来,清军就跟上来了。

        僧格林沁故伎重演,他又用数万大军,将连镇团团围住,这一次,林凤祥和北伐太平军将插翅难逃。他们也没打算跑,他们打算像一颗钉子钉在连镇,只等援军前来汇合。

        可是援军到底在哪儿呢?

        李开芳率领六百骑兵,快马加鞭,从连镇往南一路飞奔,冲出直隶省(河北),到达山东省高唐州。高唐州距离临清只有五十公里,如果北伐援军还在临清,那么李开芳在一天之内就能与他们接上头。

        可以想象此时李开芳内心的激动,北伐快一年了,远离家乡广西,远离天京(南京)大本营。如果能在这样绝望的时刻见到家里派来的亲人,当可以宽慰他们那颗憔悴的心。

        可是李开芳得到的消息像一盆凉水瞬间浇到他的头上,北伐援军已经全军覆没了。

        大概李开芳此时已经闻到了死亡的气息,没有援军,没有粮食,没有弹药,什么都没有,加上在连镇的林凤祥统共就几千人,而方圆一千公里以内全是清军的势力范围。这样的处境,那就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

        北伐援军不是已经打到临清了吗?怎么就突然没了呢?

        北伐太平军被围困在直隶省(河北)阜城的时候,北伐援军曾立昌部确实已经到达山东省临清府。由于战线过长,北伐援军后勤供应不上,他们打算攻下临清府,进城补充点物资。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