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节 “十宗罪”之首(上) (1 / 4)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十五节 “十宗罪”之首(上) (1 / 4)
        中国有句流传很广的话:

        “不到长城非好汉!”

        万里长城作为中国的名片,每年吸引着世界各地慕名而来的千万游客参观。众所周知,两千多年来,长城是用来防御北方游牧民族入侵的一条永备工事。

        长城以北的蒙古高原存在过很多凶猛的游牧民族,比较有名的如匈奴、突厥、契丹、蒙古、满清。这些民族有一个共同的特征,他们都是马背上的民族。

        在人们的印象中,对于他们的区分并不是很清晰,总感觉他们都是一样的野蛮,所以他们有了一个统一的称呼——鞑靼人,或者说只要是性情野蛮的游牧民族,人们就习惯于叫他们“鞑靼人”。

        中世纪,当欧洲大陆相互之间忙于自相残杀,战火纷飞的年代,突然冒出个蒙古骑兵,如秋风扫落叶一般横扫欧洲。他们并不知道蒙古人是从哪里来,但他们知道曾经来到欧洲大陆大杀四方的“鞑靼人”,也别分那么清了,反正都是野蛮的游牧民族,于是统称他们为“鞑靼”。

        恐惧之中的欧洲人开始忏悔,自己罪孽深重,“鞑靼人”就是上帝派来惩罚他们的,他们称呼“鞑靼人”为——上帝之鞭。

        很显然,蒙古人和金人演化而来的满清都是发祥于长城以北,有强烈汉族文化观念的中原人以带有贬义的“鞑子”一词,在精神上歧视他们没有文化。

        歧视归歧视,游牧民族的骑兵在古代军事上的地位,就如同近代世界机械化兵团一样,战斗力要用“恐怖”来形容。

        以南方人为主的“太平天国”,主要组成部分为轻步兵和水军。直到1853年初,他们的主要活动区域为长江以南,所以他们还没有与“鞑靼”骑兵交手的机会。但只要“太平天国”志在天下,那么他们头一个绕不开的对手就是“鞑靼”骑兵。

        1853年正月初三,大年的节日气氛还充斥着整座江宁城(南京)。几家欢喜几家愁,坐镇城内的两江总督陆建瀛可就有点愁了,西边传来战报,“长毛军”已经开营拔寨离开武昌城,顺江而下直扑江宁城而来。

        武昌城里的湖北官府被一锅烩的惨状,想必长江下游各省有所耳闻,“长毛”军来势汹汹,两江地区首当其冲。

        两江总督与之前的湖广总督一样,是清朝九大总督之一,所不同的是,两江总督甚至比湖广总督更重要。

        “两江总督”沿袭自明朝,两江区域包括江南省和江西省,江西省好说,这江南省是个什么鬼呢?在明朝,江苏和安徽,以及当时仍属于江苏省的上海县,这三个地区还没有分开,加在一起就是江南省。

        所以这个两江总督管理着今天江苏、安徽、江西、上海这么大一片区域,这里农业丰产,商业繁荣,向来是满清朝廷的财税重地。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