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十三节 蛟龙入天京,虎王出湘江(中) (1 / 3)
正在城内城外处于攻防胶着状态的时候,清军广西提督向荣终于带领大军从湖南攻到武昌城外了。
从这一点就可以判断,大清朝已经日薄西山了。太平军之所以能发展到如今的规模,虽然不全在向荣一个人的问题,但他作为清军主将,从广西一路追剿太平军,不仅没有将太平军消灭,还把太平军越打越强大,这简直就是一个黑色幽默。
不仅如此,向荣竟然没有被判一个剿匪不力之罪,而且他的官做的越来越稳当,这实在是让人哭笑不得。这也可能是咸丰皇帝的无奈之举,“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嘛。大清朝这样神奇的操作,简直就是“太平天国”莫大的福分。
不过,向荣这个人天分是没有,但还是挺努力的。跟着太平军一路跋山涉水上千里路,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啊!
向荣一到,就率领清军猛攻太平军,先后攻下城东洪山、小龟山太平军阵地,想在城东与城内清军汇合,似乎武昌城有了一线生机。城内也派出小股部队策应向荣,军心大震,清军趁机将江面上的太平军浮桥砍散,太平军不敌而撤退。
十一月二十九日,太平军大部队返回城东,一面修复浮桥,一面与向荣部混战。站在城墙上观战的湖北巡抚、提督双福被太平军强大的攻势给吓蒙了。他们严令城内清军不得出战,务必紧守城门,有擅自出战者,必当军法从事。
狭路相逢勇者胜,清廷官员怕成这样,武昌城最后的希望在不经意间悄悄溜走了。
向荣大军与太平军在武昌城东僵持不下,城内的清军在城墙上眼巴巴看着而无能为力。按理说这样僵持下去对太平军更不利,时间拖得越久,武昌城越难攻破。但是太平军终于使出了他的杀手锏——挖地道,虽然地道爆破法在桂林和长沙都以失败告终,但目前没有别的更好的办法了。
太平军里那个由矿工组成的“工兵营”,在城西南的文昌门外开始挖隧道。一直挖到城墙根儿前,令他们没想到的是,城墙根是由碗口粗的巨木打的桩基,太平军搬来斧头在地道里“哐哐”的砍起了木头。
城内的清军听见地底下有响动,赶紧跑去向巡抚常大淳汇报。常大淳领着人赶来,趴在地上听了半天,什么情况?不好!“长毛”要炸城墙了。
常大淳一时六神无主,急得团团转,这城墙一旦炸塌,太平军涌进城,一切都完了。突然,常大淳灵机一动,挖,赶紧挖,和“长毛”对着挖。
神奇的一幕出现了,太平军在城外挖洞,清军在城内挖洞,两相对着挖。就在隧道快要挖通的时候,常大淳赶紧把人撤出来,将城内的河水灌进洞内,将太平军逼出隧道。
可是太平军挖了不止一条隧道,常大淳不可能面面俱到。这家伙,太平军矿工部队就像土拨鼠一样,冲着文昌门的方向一连挖了好几条隧道。常大淳根本忙不过来,堵了一条还有另一条,总有漏网之鱼。
面对这么危机的情况,向荣领兵对城东的太平军加强了攻势,他必须尽快从城东突入城内与常大淳守军汇合,方可守得住城门。
十二月二日,向荣所部清军与太平军从早上一直激战到太阳下山,整整打了一天,双方各有损伤,但向荣部始终打不进城内。
经过两天的挖掘、准备,文昌门下的隧道内堆满了炸药,随着一声巨响,文昌门被炸开了一条巨大的口子。所有清军都震惊了,城外的向荣明白一切都完了。城内的巡抚常大淳、提督双福绝望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