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节 蛟龙入天京,虎王出湘江(上) (2 / 3)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十二节 蛟龙入天京,虎王出湘江(上) (2 / 3)
        秦、汉、唐、宋的政治中心一直在陕西、河南的长安、洛阳、开封,荆州—襄阳—南阳—洛阳这一条路线突出了荆州的区位优势,所以荆州就成了兵家必争之地。

        随着华夏历史的演变,元、明、清三朝全部将都城定在了北京,武昌居全国地理的中心位置,又据长江中游之便,陡然成了“九省通衢”的战略要冲。由此武昌取荆州而代之,成为了湖广地区的中心城市,“湖广总督”衙门就设在了武昌城。

        满清朝廷特别清楚,武昌一旦失守,后果将不堪设想,因为武昌的战略位置比桂林、长沙重要十倍。

        一旦“太平天国”占领武昌,整个清王朝可以用五雷轰顶来形容:

        向北可以进入河南“逐鹿中原”,如果清王朝在北方也和南方一样糜烂,太平军甚至可以直取帝都;

        向东顺江而下可以抢占苏浙皖赣江南富庶膏腴之地,这里可是江南鱼米水乡,是清王朝的财税重地!别忘了明朝就是亡于国库空虚;

        向南可以回窜家乡两广,“太平天国”被清廷称为“粤匪”,回窜两广岂不是放虎归山?

        向西可以逆取西川天府之国,汉高祖刘邦夺得天下,始自西川。汉昭烈帝刘备据川蜀,与吴、魏三足鼎立。明末张献忠更是在四川搅的鸡犬不宁。“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如若太平军进占西川,太平军能不能夺天下不好说,但想剿灭他,恐怕与当年袁崇焕“五年平辽”一样是个笑话。

        为武昌这么一个四战之地,咸丰皇帝的心都提到嗓子眼儿了。

        湖北地方都府如临大敌,迅速做出防御部署。1852年十一月六日,湖北巡抚常大淳、提督双福决定采用坚壁清野战术,不能将城墙附近的房子留给太平军当做攻城的掩体,命人将城外民房建筑付之一炬。同时加固城墙,关闭所有城门,招募兵勇,准备死守武昌城。

        此时城内原先驻防的清军四千人,有一千援军从湖南绕到太平军前面进入城内,湖北巡抚衙门临时招募了一万壮勇,城内防守清军总兵力在一万五千人左右。这个数量比桂林和长沙初期城防兵力多出好几倍,坚持一段时间,撑到在湖南一路尾随的向荣大军一到,里应外合,击溃太平军,重复桂林和长沙的胜利也不是没有可能。

        但是在这里有一个问题,太平军在攻打长沙之前,兵力一直不足。对于拥有坚固城墙的清军,在人数上太平军从没有占过优势。兵力不足的太平军于无奈之下,往往集中兵力攻打一座城门,其它的城门竟然可以自由出入。

        可是这一次不同了,太平军现在拥有十万之众,甚至在长江江面上有数千只大小战船,太平军水陆两路将武昌城围得水泄不通。杨秀清另派一路大军堵在由湖南赶来武昌增援的向荣大军的必经之路,太平军给武昌城内的清军来了个瓮中捉鳖。

        武昌城内的清廷官员们站在城墙上看见整个长江江面上全部是太平军船队,每个城门前都站满了虎视眈眈的太平军。这么壮丽的景象让城楼上的清军主将对一件事情坚信不已,城里就剩这点兵,据城固守待援或许有一线生机,出城迎战无异于羊入虎口。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