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五节 黑云压城 (4 / 5)
谏诤光明正大的多,为了心中的正义,挺身而出,仗义执言。
裕谦、刘韵珂不仅与伊里布往日无怨,近日无仇,而且一个是伊里布的老部下,一个是伊里布的现部下。既然是老熟人,他们何至于对老上级下此狠手呢?无他,只因为这两位仁兄太耿直了。
人们对于耿直的人,总是抱有一种天然的赞扬,比如李白,比如海瑞,但是耿直的好人就一定能干好事吗?并不见得,至少在政治上不能这么匆忙的下结论。
英国人与直隶总督琦善的谈判暂时告一段落,过了一段时间,英军大部队南下广东。但是在谈判还没有结果之前,他们并没有让出定海。无论如何,负责浙江防务的钦差大臣伊里布长长的舒了一口气,他总算是送走了这尊“瘟神”,至于定海的回归,就让琦善那个老家伙去和英国佬谈吧。
伊里布的算盘打的很老道,然而人算不如天算。琦善南下广东与英国人的谈判,谈了一个月都没有谈妥。清朝满朝文武的耐心被消磨殆尽,其中最着急的就是道光皇帝。
从广东快马飞驰,琦善的一封封喜报送到京城。但是令道光帝疑惑不解的是,在定海驻守的“英夷”一兵一卒都没有撤。道光帝忍不了了,他下旨给伊里布,强令伊里布对定海英军动武,必须收复定海。
伊里布傻眼了,他隐隐约约有一种不详的预感。
万般无奈之下,伊里布老调重弹,他又和道光帝耍起了太极。他上奏给道光帝,一会儿说在等待援军,一会儿说火炮不足,一会儿说战船不够。一道道奏折,一道道圣旨,就这样在北京和浙江之间来来回回穿梭,这其中花费的是时间。伊里布做梦都渴望,广东谈判的结果赶紧出来,最好英国佬自己撤军。为了不战,伊里布绞尽脑汁,连“欺君之罪”也顾不了那么多了。
为了等广东谈判的结果,伊里布与道光帝足足打了一个半月的太极,这在专制极严的清王朝,是不可思议的事情。任何官员敢于跟皇帝阳奉阴违,无异于玩火自焚。果不然,道光帝怒了。
1841年2月10日,道光帝一道圣旨,罢了伊里布的官,任命不断上书主战的两江总督裕谦为新钦差大臣,目的就是一个,准备对定海英军动武。
伊里布清楚自己大难临头,道光皇帝不会轻易饶了他。裕谦正在来浙江上任的路上,就在几个月前,裕谦还在道光帝那里狠狠参了他一本,现在道光帝用裕谦来替换他,他绝望了。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八百里加急的军情送到伊里布手里。琦善送来了好消息,英国佬同易撤军,归还定海。
伊里布一下子跳了起来,看来天不灭他。他立即召集军队,备好战船,准备武力收回定海。武力收回个屁,英国人都准备离开了,他们跟着去接收就行了。
伊里布安排自己的家奴,领着英军俘虏上了舟山群岛。目的有二,一为探听虚实,二为劝英国人撤退。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