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五节 黑云压城 (1 / 5)
当大清国封疆大吏直隶总督琦善,向英国远征舰队承诺,一起去广东谈判之后,西方人的思维里,这基本上就是同意了他们提出的条件。他们没有理由不相信,堂堂大清国一个副国级中央大员给出的承诺,非同儿戏。于是,他们就把他们的舰队撤到了广东。
1840年10月3日,新任“钦差大臣”琦善,奉道光帝之命,启程南下广东。道光帝给他的圣谕是“上不可以失国体,下不可以开边衅”,翻译成白话文就是,不要对英国佬软弱,不要和英国佬开战。此情此景,面对这样一个前后矛盾的命题,真不知道琦善作何感想。一个林则徐倒下了,一个琦善站的稳吗?
英国人的撤退,并不是一件值得可喜的事情,甚至是使危机更加凶险的征兆。
这就好比如,一伙强盗突然冲进一户富家大院抢劫,管家好言相劝,承诺只要强盗退出庄园,他立马带着大量赎金亲自登门孝敬。强盗们信以为真,撤出了庄园,回到山上等管家送来赎金。不多久,管家终于来了,但两手空空,一毛银子也没带来。管家很苦恼的解释,他家老爷不愿意交赎金。强盗意识到上当受骗了,可想而知他们此时内心的愤怒,你玩老子呢?他们再一次冲进庄园,杀个鸡犬不留。
早在英国人攻下定海的消息传到京城道光皇帝的耳朵里的时候,他就做了两手准备,一手就是派琦善在天津与英国人接触,搞清楚英国人的意图;第二手就是派一员得力干将到浙江,准备武力剿灭进犯浙江舟山群岛的“洋夷”武装。
道光帝首先想到的就是刚刚赴任两江总督的伊里布,于是他下旨,封在江苏屁股还没坐热的伊里布为“钦差大臣”,赶赴浙江主持军务,准备武力收回定海。
伊里布这名字一听就不是汉人,他是满清皇室贵族,身体里流淌着爱新觉罗的血液。更难能可贵的是,这哥们儿是铁打铁的两榜进士出身。在满清二百多年的历史里,虽然满人坐了天下,但是论读书,满人可不是汉人的对手。在遍地是纨绔子弟的的满清八旗子弟中,能与汉人学子一争高下,考上进士的,必须有几分天资才行。
作为八旗子弟中读书拔尖的伊里布,道光帝没有理由不将他列为重点培养对象。由国子监外放云南、安徽、山西、浙江、湖北、陕西、山东各地区,各官级历练。从1812年到1825年,仅仅用了十三年的时间,由一个六品通判,做到了二品巡抚,可谓是青云直上。如果按照这个趋势,用不了几年,进清朝中央做朝廷重臣是没有问题的。
可是半路杀出个英国佬,被道光皇帝委以“筹办进剿”重任的伊里布,将交出怎样的答卷呢?
伊里布宦海几十年,能平步青云,除了靠祖先的福荫之外,还是有些能力的。他做云贵总督五年,云贵高原崇山峻岭,少数民族众多,穷乡僻壤,民风彪悍,情况极其复杂。在伊里布的治下,能维持稳定,没有两把刷子恐怕不行。
和激情澎湃的满朝文武一样,伊里布在去浙江之前,也是个铁杆的主战派。即使在赴任的路上,他仍然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他一边赶路一边计划进剿方略,如此这般,建功立业,封妻荫子,指日可待。
可是当他抵达浙江没多久,他就做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情况不妙,这仗恐怕打不得。他发现现在面对的敌人,与他之前面对的西南少数民族叛乱根本不是一回事,虽然在清王朝的眼里,他们都是“夷”。
他亲眼所见“洋夷”的战船高大威猛,大炮刚劲。根据他这么多年混迹官场的经验来看,凭借清王朝征集来的民船,想渡海收复定海,可能性为零。败局已定,作为前线总指挥,他必定罪责难逃,到时候,恐怕是大难临头。
面对残酷的现实,伊里布改变不了局面,他怂了。
还是那句话,既然能在中国官场混这么多年,而且还混得不错,不把套路玩的出神入化,恐怕不行。人的求生欲望,在中国官员身上,可以表现的淋漓尽致。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