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38章 与自由告别 (4 / 6)
经过一番厮打,余辉和小邸都弄得狼狈不堪。女人毕竟力弱,小邸一看这样下去找不到便宜,看来今天余辉是不准备退让了。她索性不管木头的事了,到站点等线车回伊曼了。
张二和柳芭这时也完事了。二人见屋内一片狼藉,一问余辉,才知道怎么回事。张二平日里见小邸那副作派就有些为余辉打抱不平,今天见余辉竟敢出手了,还有些不大相信。他劝余辉消消气,将柳芭打发回家,自己动手开始收拾屋子。
基克见屋中这么久没出来人装货,小邸一个人二话没说地走了,闹了个一头雾水。他下车来到屋中,说明来意,余辉这才知道老婆到这儿的原因。他和张二赶忙放下手中的活,同司机到院中装货上车。
这事过去以后,余辉去过伊曼几次,不过每次小邸都不让他进自己的房间。余辉一想,你跟老子装,老子还不伺候你了呢。于是,他离开了河间镇,放弃了这份工作。
沿着西伯利亚大铁路,余辉走一站停一站,不知道该在哪里停下来。这一天,火车驶进了喀山。高大的清真寺引起了余辉无限的遐想。她想起了《书剑恩仇录》中的香香公主,想起了自己的初恋情人樊晓雨。也不知他是喜欢伏尔加河的厚重,还是因为在来来往往的鞑靼姑娘身上能够看到樊晓雨的影子,总之,他在这里留下了。
余辉的父亲就是修鞋的。小时,余辉总是缠在父亲身边,看他怎样给客人修鞋。每次当爸爸问他长大了要做什么的时候,他都回答说要修鞋。余辉的妈妈说:“《流浪者》里面说的没有错,法官的儿子是法官,贼的儿子还是贼。”父亲说:“我怎么也不会让我的儿子去修鞋。”
经过一番努力,余辉终于考上了大学,选择了俄语专业,打破了那位法官大人口中的魔咒。不过,学俄语专业的在国内很难找到像样的工作,往往都是出国寻找发展的机会。国外的条件同国内没法比,几年下来,余辉也有些厌倦了。他听说,有的中国人在**修鞋,一年都有挣三十多万的。
余辉在河间镇时,心里就有过找个地方修鞋的打算。不过,一是小邸不同意,二是如果他走了,留下小邸一个人在公司,老板那边一定会有想法。现在这些都不用考虑了,反正这个泼妇他也不想再要了,干脆就在喀山修鞋吧。
说干就干。余辉很快买来机器,准备好相应的备料,就在苏尤姆别卡斜塔的对面支了个摊,开始了他的生意。**人很少有会修鞋的,加之他们足下的鞋不少都是水货,很容易开胶断底,所以余辉的生意一直经营得不错。他也不需早出晚归,总是随着自己的心情出摊。这样一年下来,二十多万**揣进了腰包,算来比在苟老板那儿打工要强多了。
钱一多,人的想法就多。余辉的房东是个六十多岁的老太太,她有个女儿,名叫安娜,今年34岁,没有丈夫,带着一个8岁的女儿,名叫舍依拉。安娜经常来母亲这儿探望她,一来二去地同余辉混熟了。没过多长时间,余辉就搬到了安娜的家里。
安娜在一家律师事务所做文秘,收入还算过得去。不过,她的日子过得并不好。舍依拉从小就患有风湿病,虽说不是很重,却无法彻底根除。为此安娜伤透了脑筋,大把的钞票都花在了医药费上。现在余辉同安娜好上了,目睹舍依拉整日承受着病痛,他自然不能袖手旁观,无论从钱上,还是力上,都要伸出手帮一下。
余辉曾带舍依拉到过中国一次,找了一家中医院对她进行治疗。老中医用针灸、拔罐等疗法治了两个多月,舍依拉的病情得到了极大的缓解。可是回国后没过半年,病情又回到了治疗前的状态,真是令人头疼。
舍依拉很讨人喜欢。她是**人同鞑靼人的混血,一双水汪汪的眼睛就像葡萄粒一样。她总是称呼余辉为“爸爸”。刚开始余辉听着还有些不大自然,后来时间长了,他也喜欢上了这个“女儿”。他每日收摊回来都会给舍依拉带点好吃的。有时舍依拉腿疼得受不住了,余辉就把从国内带来的风湿膏给她贴上,然后一边给她按摩,一边讲有趣的故事给她听。
有时余辉会向舍依拉问起她爸爸的事。舍依拉说,爸爸同妈妈离婚时自己还很小,因此对爸爸基本没什么印象。余辉如果问“你想爸爸吗”,舍依拉总会轻轻地摇头。余辉如果问“你爸爸现在在哪儿呢”,她仍然摇头。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