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哈洽会 (2 / 5)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4章 哈洽会 (2 / 5)
        七点钟晚宴开始了。于军他们一行加上驻省办的同志,总共十二位。十六道菜布满了大饭桌,六凉十热,看得费德尔眼睛有些发花。

        在座的论身份来说,还是以郑强为贵。所以,由他率先举起了酒杯。只听他清清嗓子,随后说道:

        “经过一下午的长途跋涉,我们终于到家了。虽然还没到贝利,不过,驻省办就像我们国家驻外国的大使馆一样,这里是我们的领地。哈洽会后天就要开幕了,明天,希望国外来的贵宾们好好休息一天。当然了,如果有兴致的话,可以教翻译带着,四处逛一逛,欣赏一下哈尔滨的风光。来,同志们,为了我们顺利签约,请干了这一杯!”

        大家纷纷举杯,随后一饮而尽。

        第二杯酒是徐飞提的,他说:

        “我很高兴在中国刚刚对俄开放的时候能够结识伊凡·尼古拉耶维奇,并同他的公司展开了密切的经贸合作。后来,又通过伊凡·尼古拉耶维奇认识了费德尔先生。这一次,借着黑龙江省政府举办哈洽会的契机,我们双方要签订合作5年、累计投资额达5000万元的大项目,这对兴凯区和贝利市来说都是一件大好事。在这里,我祝三位外宾在哈尔滨把握商机,未来大展宏图!”说罢,众人举杯,相互示意,又是一饮而尽。

        作为对中方接待的热情答谢,费德尔代表俄方说了祝酒辞。只听他说道:

        “中俄友好由来已久。早在斯大林、***时期,双方就建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中国建国后,苏联对中国实施了全方位的援助。要知道中国在建国前是个地地道道的农业国。为了帮助中国迈向工业化,苏联对中国提供了全方位的帮助,从而使中国快速走向了工业化。从农业国过渡到工业国,英国用了50年;德国用了35年;苏联用了20年;而中国只用了5年。这同苏联全方位的援助是分不开的。虽然两国关系走过弯路,不过,现在我们依然是密切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为了中俄世代友好,为了我们之间进一步的合作,干杯!”

        于军翻译完这段话之后,大家纷纷举杯,将杯中酒喝得涓滴不剩。

        接下来,其余各位也依次或多或少地发了言。经过一下午的颠簸,大家都有些饿了。所以,趁着发言间隙,每个人都没少吃菜。

        大家见亚历山大不爱说话,而且除了于军以外,别人同他也无法交流。于是,大家依次举杯,示意他同饮。亚历山大年轻体壮,当然不惧,连干数杯,渐渐地不支起来。

        这时,他开始说话了。他先是讲自己小时候受周围的**男孩欺负的事,又说长大后喝酒的事。他说有一次曾经喝过两瓶白酒,可是头脑依然保持清醒。大家发觉他越说话舌头越硬,脸也渐渐上色,有人想笑又不好意思笑,只是静等着看一会能出什么笑话。

        刘华强使坏,他举起酒杯,对亚历山大说:“我的家乡生活着许多朝鲜族人,他们特别勤劳,也十分善良。我喜欢同朝鲜族同胞打交道。希望你有机会能够到我的家乡去,看看那里的朝鲜族同胞是怎样生活的。来,咱俩干一杯!”

        亚历山大连连称好,一边称好一边点头感谢刘华强。可是这杯酒一下去,他再也支撑不住,一下子瘫倒在了桌子上。徐飞忙教于军扶亚历山大回房休息。其余人等喝得也差不多了,于是郑强提杯总结陈词,大家尽欢而散。

        第二天用过早饭之后,徐飞将于军叫到了自己房间。他拿出两份合同,一份是将要与费德尔签订的在兴凯区投资种地的合同,另一份则是将要与亚历山大签订的从**进口化肥的合同。于军说要找个清静的地方办公,徐飞教他自己随便,天黑前把译好的合同打印出来就行。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