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7 / 13)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四十章 (7 / 13)
        婺女俪经星,注释标题婺(wù)女:二十八宿之一。俪:并列。经星:恒星。嫦娥栖飞月。惭无二媛灵,托身侍天阙。

        阊阖殊未晖,咸池岂沐发。注释标题阊阖:天门。咸池:天池。汉阴注释标题汉阴:银河南岸。不夕张,长河为谁越。

        虽有促宴期,方须凉风发。虚计双曜注释标题双曜:日月。周,空迟三星没。

        非怨杼轴注释标题杼轴:代指织布机。劳,但念芳菲歇。

        这样的语言看上去和谢灵运的风格很有几分相似,和陶渊明的风格同样有几分相似。诗歌大意是说:婺女星贵为恒星之一,嫦娥在月宫中栖身。织女却比不上婺女与嫦娥,不能托身于天庭侍候神仙。天门不开,阳光照不到她的身上,她又哪能到天池里沐浴,好好修饰一番仪容呢?对岸并没有人在为她设宴相待,她究竟为谁非要飞渡天河呢?只有到七夕才有一次短暂的团聚,而七夕没有春意,只有秋天的凉风吹拂。她多少次计算着日月的流转,又多少次徒劳地等到三星的消隐。她并非埋怨织布的劳苦,只是在担忧青春会转瞬即逝。

        这首诗篇幅不长,却在这样小小的篇幅里接连三次化用屈原的诗句:“阊阖殊未晖”化自《离骚》“倚阊阖而望予”,“咸池岂沐发”化自《少司命》“与女沐兮咸池,晞女发兮阳之阿”,“汉阴不夕张”化自《湘夫人》“与佳期兮夕张”。还有一句化用《诗经》:“空迟三星没”化自《诗经·唐风·绸缪》“绸缪束薪,三星在天。今夕何夕,见此良人”。颜延之确实书读得太多,也太熟,但总有点入山太深而不能出的感觉。

        这首《为织女赠牵牛》不仅在语言上,在内容上也太像《离骚》,以美人香草象征自己苦心孤诣却报国无门的苦闷,当然,也是对自己被排挤出权力中心而发的牢骚。这是张惠言喜欢的写法,但显然王国维一定会持保留意见。

        |6|

        “东坡之诗不隔,山谷则稍隔矣”,这个评价想来不会惹出任何异议。

        黄庭坚,号山谷道人,与秦观、张耒、晁补之并称“苏门四学士”,是最受苏轼提点与欣赏的数人之一。在“苏门四学士”里,只有黄庭坚与苏轼一样属于通才,可以称为文学界的全能冠军。论书法,黄庭坚与苏轼、米芾、蔡襄合称“宋四家”;论诗歌,黄庭坚与苏轼并称“苏黄”,还单独被推尊为江西诗派的开坛祖师,影响力一度超过苏轼;论填词,黄庭坚与秦观齐名,尽管稍逊秦观一筹,但这也算是一个难能可贵的成绩了。

        钱锺书《宋诗选注》有一段提纲挈领式的评论:“自唐以来,钦佩杜甫的人很多,而大吹大擂地向他学习的恐怕以黄庭坚为最早。他对杜诗的哪一点最醉心呢?他说:‘老杜作诗,退之作文,无一字无来处;盖后人读书少,故谓韩杜自作此语耳。古之能为文章者,真能陶冶万物,虽取古人之陈言入于翰墨,如灵丹一点,点铁成金也。’在他的许多关于诗文的议论里,这一段话最起影响,最足以解释他自己的风格,也算得江西诗派的纲领。他有些论诗的话,玄虚神秘,据说连江西派里的人都莫名其妙的。”

        所以,出于个人审美趣味以及时代风气的影响,《宋诗选注》竟然对黄庭坚这位大名家仅仅选录了三首质朴轻快的诗歌,展示了黄庭坚最是“非主流”的一面。

        黄庭坚的诗歌追求完全是一种技术流,虽然有点偏激,倒也算是对传统语言文字的一种尊重。今天时常发明一些新奇词汇的网络语言一定是黄庭坚最为深恶痛绝的。他会说:我们有什么必要非要创造出**丝、高富帅、白富美这些粗俗的词汇呢?它们比起草民、贵介公子、大家闺秀可有多出任何新意吗?这种创造新词的潮流其实只说明了现代人对传统语言掌握得不够精纯,因为倘若精纯的话,传统语言明明就有无限的包容力,足以通过不同形式的排列组合应对任何一个变化无常的时代。——倘若黄庭坚生活在今天,一定会语重心长地发表这些意见。写诗当然更要尊重传统语言,但一定不可以照搬。黄庭坚的重点是:要点铁成金,化腐朽为神奇。

        |7|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