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1 / 13)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四十章 (1 / 13)
        第四十章

        问“隔”与“不隔”之别,曰:陶、谢之诗不隔,延年则稍隔矣;东坡之诗不隔,山谷则稍隔矣。“池塘生春草”“空梁落燕泥”等二句,妙处唯在不隔。词亦如是。即以一人一词论,如欧阳公《少年游》咏春草上半阕云:“阑干十二独凭春。晴碧远连云。二月三月,千里万里[千里万里,二月三月],行色苦愁人。”语语都在目前,便是不隔。至云“谢家池上,江淹浦畔”,则隔矣。白石《翠楼吟》“此地。宜有词仙,拥素云黄鹤,与君游戏。玉梯凝望久,叹芳草、萋萋千里”,便是不隔。至“酒祓清愁,花消[销]英气”,则隔矣。然南宋词虽不隔处,比之前人,自有浅深厚薄之别。

        |1|

        在前边几章的积淀之后,本章集中探讨隔与不隔的话题,这是《人间词话》继境界说之后的第二个重要主题。对于隔与不隔之别,王国维并不曾做任何理论上的分析,而是以若干例证在感性上使人明了。

        让我们先看第一组对比:“陶、谢之诗不隔,延年则稍隔矣”,陶渊明、谢灵运是不隔的典范,颜延之(字延年)则是隔的典范。陶渊明、谢灵运是山水田园诗的祖师,主要以赋体写作,直截了当。但两人的风格其实很不相同,诗品的差异完全反映出人品的差异。

        陶渊明的诗歌质朴散淡,抑扬爽朗,字句尽在田园农耕,思虑却高蹈于天下大道,隐隐有豪情溢于言表。所以,若仅仅说陶渊明是田园诗人,这实在看低了他。朱熹率先揭橥,说人人皆说陶诗平淡,但在我看来,其本质其实是豪放,只是那份豪放每每隐伏而不发,只有《咏荆轲》一篇露出本相,平淡的人如何说得出这等言语。(《朱子语类》)

        龚自珍《己亥杂诗》中的《舟中读陶诗》三首,也道出了陶诗豪放的真相:

        其一

        陶潜诗喜说荆轲,想见停云注释标题停云:陶渊明有四言诗《停云》。发浩歌。吟到恩仇心事涌,江湖侠骨恐无多。

        其二

        陶潜酷似卧龙豪,万古浔阳松菊高。注释标题卧龙:指诸葛亮。浔阳:陶渊明为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莫信诗人竟平淡,二分梁甫一分骚。注释标题梁甫:《梁甫吟》,诸葛亮隐居隆中时爱歌《梁甫吟》。骚:《离骚》。

        其三

        陶潜磊落性情温,冥报因他一饭恩。颇觉少陵诗吻薄,但言朝叩富儿门。注释标题少陵:杜甫。朝扣富儿门:杜甫诗中记载自己有“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的仰给于权贵的生活。

        历代论陶渊明诗,见地高者莫过于龚自珍这三首绝句。我们领略陶诗的风格,亦当从《咏荆轲》入手: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