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十六章 (1 / 9)
第二十六章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蓦然回首],那人正[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为晏、欧诸公所不许也。
|1|
这一章知名度最高,被太多人太多次引述,以至于从未读过《人间词话》的人也对之耳熟能详。哪怕是我们这些从未成就过大事业、大学问的凡夫俗子,往往也能够对此生出“心有戚戚焉”的感觉。
本章所谓的“三种之境界”,与《人间词话》在美学上的境界说毫无关系,我们可以视之为“三个阶段”。事实上,王国维在写于《人间词话》之前的《文学小言》中早已讲过这个观点,而且使用的说法是“三种之阶级”。当时所谓之阶级,也就是今日所谓之阶段:“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不可不历三种之阶级:‘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晏同叔《蝶恋花》),此第一阶级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欧阳永叔《蝶恋花》),此第二阶级也;‘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辛幼安《青玉案》),此第三阶级也。未有不阅第一、第二阶级而能遽跻第三阶级者。文学亦然。此有文学上之天才者,所以又需莫大之修养也。”
这三个阶段是一个固定而必然的序列。第一阶段“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意味着有明确而远大的目标,有对这一目标的深切渴望。第二阶段“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意味着为了达到目标而付出常人所不能及的辛勤,虽百折而不挠,永远无怨无悔。第三阶段“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在苦苦追寻中,忽然于不经意间灵光顿闪,恍然大悟,正是俗语所谓“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
|2|
王国维确实用最诗意不过的语言道出了人生的一种真相,只是结论做得武断了些。成就大事业、大学问的途径不一而足,事实上未必都要经历这三个阶段。
历史上有太多的反例。譬如刘邦,不可不谓成就了一番大事业,但这正是因缘际会、时势造英雄的典型范例,“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类事情主要是张良这些人在做。再如苏秦,佩六国相印,奠定天下合纵格局,也是一番好大的事业,悬梁刺股的自我修养方式也确实当得起“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一语,但这样的事业又何尝会有“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妙悟呢?
在自然科学领域,反例更加多到不胜枚举,很多伟大的成就都是无心之得,譬如脉冲星的发现,既未经过“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目标定位,亦未有过“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辛勤求索,众里从未寻他千百度,但蓦然回首之下,竟然赢得了诺贝尔奖。
我们当然不能苛责王国维什么,他毕竟是一个诗人气质很重的人,《人间词话》又是一部札记随笔式的记录,并不需要无懈可击的逻辑表述。他确实道出了一种真相,或者说道出了全部真相中的一部分,这已经足够了。
|3|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语出晏殊《蝶恋花》,全词已见于第二十四章。“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语出柳永《蝶恋花》。这首词的著作权一直很有争议,一说是欧阳修的作品,一说是柳永的作品。王国维以人品定词品,认为柳永生性轻薄,不可能写出这般深挚沉郁的词,只配写“奶奶兰心蕙性”那种句子。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