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1 / 3)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十五章 (1 / 3)
        第二十五章

        “我瞻四方,蹙蹙靡所骋”,诗人之忧生也;“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似之。“终日驰车走,不见所问津”,诗人之忧世也;“百草千花寒食路,香车系在谁家树”似之。

        |1|

        将诗歌分为忧生与忧世两类并非王国维的首创,而是源自清代文论家刘熙载;刘熙载的说法有着更为古老的渊源,即《诗经》学术传统中的“变风变雅”之说。

        《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雅之部又分为大雅、小雅。汉代《毛诗大序》提出过这样一种划分:“至于王道衰,礼义废,政教失,国异政,家殊俗,而变风变雅作矣。”意即当西周王朝政治清明时,诗歌风格显得积极而平和,是为正风、正雅;待到王政中衰,礼制败坏,诗歌风格便一变而为忧患与讥刺,是为变风、变雅。治世之音安以乐,乱世之音怨以怒,亡国之音哀以思,诗歌的风格是世道变迁的一项极重要的表征。

        于是刘熙载《艺概》这样讲道:“《大雅》之变,具忧世之怀;《小雅》之变,多忧生之意。”忧世所担忧的是天下国家的兴亡,忧生所担忧的是个人前程的荣辱。刘熙载有《读楚辞》一文仔细辨析忧生与忧世的分别,大意是说:我读屈原的诗歌,觉得其中有两句特别值得玩味,即“余既不难夫离别兮,伤灵修之数化”与“虽萎绝其亦何伤兮,哀众芳之芜秽”。屈原虽有万语千言,心志只在这两句之中。宋玉的诗歌,其意亦可以两言见之,即“惆怅兮而私自怜”与“私自怜兮何极”。宋玉虽然学于屈原,但两人的诗歌终归有悲世与悲己之异。

        在刘熙载看来,屈原之诗与《诗经·大雅》之变属于悲世(忧世)的典型,是至善的诗歌;宋玉之诗与《诗经·小雅》之变属于悲己(忧生)的典型,至魏晋时代而登峰造极。王国维承袭了刘熙载的观点,以诗词对勘,提出词和诗歌一样也有忧生与忧世之别。言下之意是:词也具有和诗歌一样的表现力,一样可以表现严肃的主题,一样可以成为严肃的创作。

        |2|

        “我瞻四方,蹙蹙靡所骋”,出自《诗经·小雅·节南山》,恰恰属于《小雅》之变,《毛诗》以为这首诗是周大夫家父讥刺周幽王之作。周幽王是西周末代天子,以荒淫无道名垂史册,给后人留下“烽火戏诸侯”的传说。尽管《毛诗》因其“深文罗织”的风格而失去了现代学者的信任,然而对这一首《节南山》的主旨解读还是相当可信的:家父为朝政的败坏而忧心忡忡,不知道应该何去何从,并在诗歌的结尾以实名向周幽王喊出了自己的期待:

        节彼南山,维石岩岩。赫赫师尹,民具尔瞻。

        忧心如惔注释标题惔(tán):火烧。,不敢戏谈。国既卒斩,何用不监。

        节彼南山,有实其猗注释标题猗(yī):生长。。赫赫师尹,不平谓何。

        天方荐瘥注释标题瘥(cuó):疾病。,丧乱弘多。民言无嘉,憯注释标题憯():悲痛。莫惩嗟。

        尹氏大师,维周之氐注释标题氐(dǐ):根本。。秉国之钧,四方是维。

        天子是毗,俾民不迷。不吊昊天,不宜空我师。

        弗躬弗亲,庶民弗信。弗问弗仕,勿罔君子。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