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1 / 4)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十二章 (1 / 4)
        第十二章

        “画屏金鹧鸪”,飞卿语也,其词品似之。“弦上黄莺语”,端己语也,其词品亦似之。正中词品,若欲于其词句中求之,则“和泪试严妆”,殆近之欤?

        |1|

        在这一章里,王国维品评晚唐至五代的三大词人,从三人各自的词作里撷取一句以定每位词人的词品,出乎尔、反乎尔,这算是一种特有的文人情趣吧。

        三句词分别是“画屏金鹧鸪”“弦上黄莺语”“和泪试严妆”,皆非评价性的语言,而是形象化的描绘。以形象化的描绘来比喻诗文风格,正如以画喻人一般,这个传统至少可以追溯到唐代。譬如钱锺书有考证说,李商隐的名篇《锦瑟》其实是一篇喻诗之诗:“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李商隐以这两联名句来形容自己特有的写诗方法与艺术风格。这个结论太武断了些,但这样的奇妙趣味在古人那里倒也并不稀奇。

        “画屏金鹧鸪”是温庭筠的词句,而这一句恰恰是温庭筠词品的写照。正如人有人品,词亦有词品。“词品”作为文学评论的概念,来自晚清文艺理论家刘熙载,它的含义首先与“本色”有关。

        在刘熙载看来,文学创作最要紧的一点便是本色,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本来面目,切忌俯仰随人或装腔作势。只要守住本色,即便你讲出的东西早已被前人千万次讲过,也没有一点要紧。为了阐释这个主张,刘熙载还专门填有一首《虞美人》:

        填词有意夸工巧,工处还非妙。要全本色发天机,试问桃花流水岂人为。

        湘渔拨棹歌清调,欸乃谁能肖。爱渠从不解填词,自后填词填字可休提。

        桃花流水、渔人棹歌,一切尽是天然本色,自然而然,所以旁人无法模仿;而与其耗费模仿的功夫,倒不如“要全本色发天机”,不刻意要“创作”什么,全不存填词的念头,只在天机发动处任词句自然涌上心头。

        在这样的标准下,写作者自然切忌成为职业文人,职业文人的作品自然也全无足观,那些呕心沥血、反复推敲之类的功夫最要不得。那么,既然词不是刻意而为的结果,而是本之于本色天机,词人的品格自然也就会被带到词的品格里,这便是词品。

        |2|

        刘熙载将词品依次分为三等,借宋代陈亮《三部乐》的词句,分别是:媻姗勃窣、峥嵘突兀、元分人物。其中“元分人物”是第一等,是“唯大英雄能本色”的一类;“峥嵘突兀”次之,虽然比不上“元分人物”,却不乏独创精神;“媻姗勃窣”最下,匍匐在别人脚下畏首畏尾,最不足取。

        在今天看来,无遮无掩地显示本色似乎是一件再容易不过的事情,愈是缺乏教养的人愈是本色天真。以《水浒传》人物为例,李逵最见本色,宋江最无本色,平常人每每介于李逵和宋江之间。但是,填词若填出李逵的味道,我们很难想象这会是什么好事,而以此类推的话,二人转显然也好过巴赫、亨德尔的宏大乐章了。

        人类最见本色的事情莫过于饮食男女,而见利忘义、趋炎附势、贪生怕死显然也远较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更见本色天真。但我们不能忘记的是,儒家是主张性善论的,真诚相信“人之初,性本善”,至于为何同样性本善的人有些成为好人,有些成为坏人,那是因为“性相近,习相远”。所以,许多在今天被认为是本色天真的事情,并不能得到古代儒家的认同。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