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生死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十三章 生死
        有个人去世了,他才刚刚意识到自己的生命如此短暂。这时,他看见地府使者手拎一个箱子向他走来。地府使者说:“好了,我们走吧。”男子说:“这么快?我还有很多事情没有完成。”地府使者说:“很抱歉,但你的时间到了。”

        男人问地府使者:“你的这箱子里是什么?”地府使者说:“是你的遗物。”男人疑惑地说:“我的遗物?你的意思是我的东西,衣服和钱吗?”地府使者说:“那些东西从来就不是你的,它们属于大地。”

        男人又问:“是我的记忆吗?”地府使者说:“不是,它们属于时间。”男人猜测:“是我的天赋?”地府使者回答:“不是,它们属于境遇。”男人问:“难道是我的朋友和家人?”地府使者说:“不,他们属于你走过的旅途。”

        男人追问:“是我的妻子和孩子们?”地府使者说:“不,他们属于你的心。”男人说:“那么一定是我的躯体。”地府使者:“不,你的躯体属于尘埃。”

        最后,男人肯定地说:“那一定是我的灵魂!”地府使者一笑而过:“你完全错了,你的灵魂属于我。”男人眼含泪水,从地府使者手中接过并打开了箱子,里面空空如也!

        他泪流满面,心碎地问地府使者:“难道我从来没拥有过任何东西吗?”地府使者:“是的,世间没有任何东西是真正属于你。”死者:“那么,什么是我的呢?”地府使者:“你活着时候的每一个瞬间都是你的。”

        一语惊醒梦中人,只是为时晚矣。

        人生百年光阴,转瞬即逝,如白驹过隙,一生的争名夺利,死时也带不走一丝一毫,除了临死前的痛苦挣扎,我们能留下的还有什么呢?

        要珍惜身边的人,不要争执,不要斗气,好好说话,相互理解!因为每个世人的时间都越來越少,最终还是要互相分离;不要消遣作践,不要无端感叹,不要斤斤计较。好好活着,简简单单过好每一天。

        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今生都不能够解脱,下辈子的事情就不要幻想了。

        我们来这个世界到底是为了什么?对于自己,到底什么才是最重要的,是每一个人都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

        明白一个人的死,实际上是由明白一个人怎么样地生来肯定的,要善于对待自己的死,更要善于把握自己的生。

        人本生于混沌的阴阳之气,气生精,精生神,神生明。气绝精神散,犹如水绝而鱼亡。在生命力最为旺盛的时期,道教热情歌颂并关爱个体生命,以生为天地之大德,人生之至乐。希望人人能如道而行,以期获得健康长寿和美满幸福的人生。同时,又因为人生不足百年,时间短暂,所以道教要求人们珍惜生命,通过修习道法以延寿而享天年。

        《老子想尔注》则说:“归志于道,唯愿长生”,并认为:“生者,道之别体也。”因此道教特别强调“摄生”、“贵生”、“自爱”和“长生久视”之道。人应像卫道一样爱惜、炼养造化赐予自己的宝贵生命。《道德经》认为这个世界到处埋伏着危险,生命随时随地受到各种外物、内因的威胁和伤害,生死事大,不可掉以轻心,故应该防患于未然。“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死地亦十有三”。人们只有善于“摄生”,才能“陆行不遇兕虎,入军不被甲兵。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措其爪,兵无所容其刃。夫何故?以其无死地。”

        所谓“摄生”,亦即养生,既善用大道以摄养生命。就自身而言,清静冲虚,不为情欲所伤,此谓“内解”。“内解者,言纵入尘境,亦不为色等所伤也”(成玄英:《老子道德经义疏》);就外在而言,善待万物,心无伤害之情。即:“以虚静为里,以柔弱为表,块然如木石之无知,侗然若婴儿之无欲,虽遇猛兽恶人,亦不能为害也。”(吴澄:《道德真经注》)

        因此,道教对生死规律进行了艰苦探求,在“道法自然”和“我命在我不在天”的双重心态下,通过“以德为本”、“性命双修”的基本途径,来实现其孜孜以求的“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通过内修与外养的修炼途径,来超度生活中的人们,使其摆脱世俗的物累,保持精神的安宁,以便达到心灵的恬淡,即“弃世事而形逸不劳,遗生涯而神凝不损”,从而最终进入形全精复,羽化升仙,生道合一,天人一体的长生不死的最高理想境界。“我命在我,不属天地”鲜明地体现了道教“生道合一”、“重人贵生”的本色,成为我们热爱生命的一种行动。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