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危机来临 (1 / 2)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十九.危机来临 (1 / 2)
        在去新野的路上,王莽一片坦然,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虽然只当了不到两年的大司马,好多事儿都还没来得及做,也不知道这一别,那些好政策能否再继续下去。唉,可惜呀,黎民苍生又得受苦了。

        一朝天子一朝臣,这是恒古不变的真理,王莽没想到汉成帝走得这么突然,新天子对元城王家出手是必然的。打压王家是肯定的,但太皇太后王政君还健在,力度上短期不会太大,时间会拉得比较长。王家在新皇上位后作出了比较乐观的判断。

        面对“王氏子弟皆卿、大夫、侍中、诸曹,分据势官满朝廷”的局面,汉哀帝一开始并没有直接出手,也没有忙着排挤王氏外戚势力,他即位后便对傅、丁两族进行了一些封赏。当时汉成帝的棺木尚在前殿,在后殿哀帝封皇后傅氏的兄弟傅晏为孔乡侯,舅舅丁明为安阳侯,“一日二侯”强大皇权,但和王家“一日五侯”不能同日而语。这是新科皇帝上台后对娘舅的一次正常封赏。但汉哀帝拔高了自己祖母和母亲待遇标准,封祖母傅昭仪为恭皇太后,母亲丁姬为恭皇后,食邑与太皇太后王政君相等。踩着规则,半个身位出圈,汉哀帝试探性打出一招。

        王政君永远不想和傅昭仪平起平座,以前不想,现在不想,将来更不想。当初靠刘骜母凭子贵,靠史丹一哭定江山的险胜还厉厉在目。明明我在元帝的身边,可元帝的眼神却总在你这小贱人身上。我知道,没有刘骜我什么都不是;我也知道,你傅昭仪和刘康如果赢了,我们母子会有多惨。

        你知道吗?我嫉妒你,元帝一生只陪了一两次,除了赐于了我刘骜,这么多年清灯下,我独守了多少个日日夜夜。当刘康出生后,你又知道我又是怎样提心吊胆生活的吗?看着元帝整日和刘康粘在一起,再望着被他父皇弃若敝屣的骜儿,我心在流血。我可以空房孤灯,但别这样对待我的骜儿呀,他才是个孩子。好在一切都过去了,皇太后这几年是我人生中最惬意的几年,可惜造化弄人呀,我恨赵合德,死了也不足惜。我恨赵飞燕,是你不停的跟成帝推荐刘欣,我知道,是傅昭仪给了你天大的好处。我甚至恨老天,怎么不给我个皇孙呢,让我如今受傅昭仪这个手下败将,老贱人的气。

        王政君受不了傅昭仪和她平起平座,理论上过继后就该和血缘断裂才对,我能忍受你刘欣本着忠厚给傅家一些表示,现在几个意思。王政君看到后非常不安,便要大司马王莽“乞骸骨”回家,玩了一招”以退为进”的老套路,不过就是亮亮肌肉。王莽”乞骸骨”的奏章一上,朝堂内一片哗然,众多大臣纷纷上奏挽留,向哀帝展示了一下王家的势力。面对这大半求情有大臣,哀帝当然不会批准王莽的辞呈,自古官场还是有一些潜规则的。随后汉哀帝遣丞相孔光、大司空何武、左将军师丹等对王政君进行劝说:“皇帝听说太后下令贬斥王莽,非常伤心。大司马如果不复职,皇帝就不敢听政了。”于是王政君才又令王莽复行视事。

        对王莽“乞骸骨”的处理,双方都按着套路出了牌,王家以退为进,亮了亮肌肉,展现了一下王家的朝堂上的实力。哀帝说我看见了你王家实力很强,你也不用走了,继续留下吧。历史上这个套路时常出现,哀帝对王氏的客气态度,表面上是王家胜出,实际上汉哀帝却更加忌惮王氏骄横,坚定了他削弱王氏势力的决心。

        所以起初对王家人颇为优待,日子一久,随着皇权的稳固,随着傅、丁两族的崛起,随着朝中大臣的倒戈,与王家便渐行渐远。

        此后,汉哀帝与王氏之间的斗争日趋激烈。司隶校尉解光弹劾王根罪行,汉哀帝借机将王根逐出京师。王根是王莽的七叔,前任大司马,强撑着病休离开了京城。并将王氏举荐的官吏悉数罢免,拉开了清算王氏的序幕。

        随后傅昭仪授意高昌侯董宏,上书以《春秋》“母以子贵”之义请尊哀帝生母丁姬为帝太后。此议一出,便涉及皇家的根本,这样一来,刘欣就不是传承于刘骜。遭到大司马王莽、丞相孔光、左将军史丹等人的坚决反对。哀帝迫于压力,将董宏免为庶人。傅、丁两族已准备着手修改历史传承,摆脱刘骜就等同于摆脱王政君,王家就不是什么王公贵族了。

        不久,未央宫举行宴会,内者令为傅昭仪设帷幄,坐于王政君旁。王莽呵斥道:“定陶太后不过是一个藩妾而已,怎能与至尊并坐!”遂撤去其座。这次宴会,双方撕破脸痛骂,矛盾彻底公开化,傅昭仪这个傅家代表大扫面子,双方根本不可能再维持现状,要么你死,要么我亡。王莽在此危局,不计个人得失,挺身而出为王政君讨回公道,从此王政君将王莽视作王家唯一的仰仗。

        这次宴会是王氏最后的胜利,在汉哀帝的打击下,王氏仍难逃衰落的命运。过了两年,汉哀帝还是尊傅昭仪为帝太太后,丁姬为帝太后,王莽则被贬逐新野,王氏势力跌落谷底。

        妇人之仁呐,王莽坐在新野的侯爷府内,轻轻的摇了摇头。跌得这么深,王莽居然露出了笑容,王氏在朝中的势力,基本上被扫得个七零八落。但好在人员安好,只要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还有个好消息就是,南军里只有王氏子弟被清理了出来,那些良民子弟提拔上来的军官全没有动,这样至少手里还有一张牌。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