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当初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章 当初
  出地铁站,不行10分钟后来到公司楼下,侯大宝的公司在天乐商厦的18层,公司的名字太逗比了,居然叫我要发发发资产管理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这是一家互联网金融公司,旗下有非常多的金融产品,主要产品各种借贷产品。抵押贷、半抵押贷、信用贷,当然这家公司很正规,信用贷是最火爆的产品。但是门槛不低,资质的起点是统招的本科毕业生。侯大宝就是在这家公司做电话销售,每天日复一日的重复着相同的工作,就像一台没有感情的机器。

  侯大宝现在的工作和当时上大学学习的专业一点边也沾不上,大学专业是地理学,认真学习的话,毕业可以去考地质局的相关事业单位,这也不失为一条出路。只是可惜,从农村出来的侯大宝,也许是12年的寒窗苦读太过于压抑,来到大学后,没有班主任老师的耳提面命和各科老师的严格要求,侯大宝身上的惰性很快就展现的淋漓尽致。上课睡觉、玩手机至少人还在教室,一段时间后就真的完全放飞自我了。渝州大学宿舍24小时不断电,宿管阿姨在不违规使用电器的情况下,学生的各种行为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在没有约束下,通宵玩游戏、刷剧,怎么舒服怎么来,什么时候困了什么时候睡觉,第二天怎么可能起得来。于是逃课睡觉也就是成了常态,还有一些老师讲课太催眠,在课堂上睡觉还不如宿舍床上躺的舒服,那就继续逃课。玩的是很开心,也很进兴,结果就是挂科,而且挂科年年有,倒霉的是微积分补考没过,最后居然要重修清考。四年大学的大学时光,侯大宝仿佛把之前十二年缺少的游戏时间都拾了回去,但是从之后到社会的发展来说,或许失去了很多……从结果上来看,虽然最后还是拿到了**和**。但是大学的四年于他而言,虽然快乐,但是并不充实。回想当初考上渝州大学的时候,全家喜气洋洋,在镇上都是一件了不起的大事。

  侯大宝的老家是秦西省锦阳县下面的一个穷困的小镇,镇名曰黑水。小镇上有小学、初中,高中要去县城里上,在农村大多数的父母都是现实主义者,孩子要是成绩好,那就好好读。要是成绩差,就早早把孩子送去学个手艺,为以后的生计做好打算。农村的孩子即使读书也是要干农活,但是侯大宝没有做过。侯保军和田桂花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文化水平低,但是两口子觉得主要是吃了没有文化的亏。所以就对家里的孩子说,要好好读书,读到哪,供到哪;家里砸锅卖铁也供!要是学习成绩好,农活也不用干,在侯家里只要读好书,就像相当于给家里做出贡献了。

  显然,侯大宝的四个姐姐没有这个福分,大姐、二姐只读到初中毕业,连中考都没有参加,或许那时候看着同龄人都开始挣钱了,心里羡慕也就早早的外出打工了;三姐和四姐好点,一个中专,一个技校。为了让孩子们读书,家里可以说是家徒四壁,北方的平房都是红砖砌出来的,他们家都内墙和外墙都是一样的,母亲为了冬天不受冷,狠心把攒的刷墙的钱省了,又向亲戚低声下气的借了大几千块钱,直接给家里装上了铁片暖气。每年过年时家里最难得时候,当初给借钱的亲戚都来要债,侯大宝从小到大过年没有穿过一套完整的新衣服。往往都是今年买个外套,明年换双鞋,后年添条裤子。小孩子都喜欢攀比,侯大宝就成了大家嘲笑的对象,而且他也不喜欢和同学一起玩。可能就是因为这种孤立,反而让侯大宝把时间花在了学习,从小学到初中,一直保持着班级前三的成绩。但是性格太孤僻了,也常常被班里的差生欺负,名字有点娇气,连班里的女生也都经常组团嘲笑。侯大宝上了高中的时候,家里的条件好了一些,三个姐姐都可以打工赚钱,侯大宝作为老幺,又是男孩,可以说集万千宠爱,二姐在县城里一家大型商城卖衣服,每次侯大宝放周末,二姐都会带着侯大宝去吃兰州拉面,这可以说是侯大宝高一时期最幸福的事情了。或许在小学和初中习惯了一直作为尖子生,来到县城高中后的侯大宝,在一次月考之后明显感觉到自己和别人的差距。是的,第54名,班级倒数第七名,虽然自己是在实验班,但是他接受不了,而且学校有六个实验班,十八个普通班。这让侯大宝清晰的认识到自己以前引以为傲的特长仿佛一瞬间消失了,自己成了一个一无是处的人。三年的高中生活,对侯大宝来说,是紧张的三年,也是痛苦的三年,他要拼尽一切去捍卫自己一直以来的荣光,但是越想紧紧抓住,越是不能如意。虽然自己一直在努力,但是名次从来没有进入班级前三,甚至前五。但是他的努力被班主任看到,在班主任的鼓励下,侯大宝觉得自己不是一个透明人,而且性格开朗了不少,渐渐的有了一些和自己交流的同学,但是名字还是被同学调侃。

  其实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侯大宝的父母小学都没有毕业,家里穷亲戚就更不愿意走动了,而且在农村重男轻女的思想很严重,侯大宝几个姐姐名字就可以看出来了。大姐侯换男,二姐侯变男,三姐本来起的是侯转男,村里负责记**的老会计说,家里都有两个女娃名字带男,这个女娃就别带男,把男人的男改为东南西北的南。所以侯大宝三姐叫侯转南,四姐也就随了三姐,侯成南。到了侯大宝,家里终于得偿所愿,但是名字就成了大事。彼时农村还是华、军、国之类的名字泛滥,父母还想自己的孩子名字起得响亮一些。就往金银珠宝上靠,前三个字起出来的名字感觉怪怪的,所以父亲就起了侯宝宝,大字是母亲坚持加上去,朴实的母亲希望自己的儿子成为大大的宝贝。侯大宝的名字也就确定下来,从此陪伴着他。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