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心肺复苏术 (3 / 4)
[术中注意事项]
1.在发现病人神志昏迷,呼吸停止,脉搏和心音消失,以及听不到血压等症状后,即应当机立断,立刻进行胸外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切不可因为反复测听血压,更换血压计,另请别人检查,等候其他医师确诊,或等候心电图检查等而错过最宝贵的抢救时机。
2.进行抢救要沉着、冷静,随时观察病人变化,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如决定输液、输血的量和速度,心内注射药物的时机、种类和剂量,判断是否应改作开胸按压,选择合适的时机电击去颤等等)。每一项措施及病人情况的变化,必须由专人及时按顺序详细记录,以便随时设计,修改抢救计划,并供事后总结经验。
3.进行胸外按压时应细致,忌暴力,以免造成肋骨骨折。在作心内注射时,针尖应刺在第4肋间胸骨左缘以外1.5cm处,以免损伤胸廓内动、静脉或刺破肺组织而造成胸腔内出血、气胸,或张力性气胸。
4.如在开胸切开皮肤时见有活动性出血,说明心搏并未停止,应即中止手术,严密观察。
5.心跳恢复后,有可能再度停搏或发生心室纤维性颤动,抢救人员应留在现场,严密观察。在心脏输出量减少之前就应加作心脏按压,维持血液循环,以免再次停搏。
[术后处理]
1.注意纠正低血压心脏复跳后,常因中枢神经系统功能不全、心肌收缩无力、血容量不足、呼吸功能不全、电解质紊乱、酸中毒或微循环衰竭等原因,出现低血压。应及时查明原因,针对各种情况进行治疗,以便维持有效的血液循环。升压药可以提高血压,但长期应用后会因增加脑、心、肾血管的阻力而加重安们的缺氧,应在血压回升稳定后及时逐渐减量直至停用。如脉压小、心音低、心率快而弱、末梢循环逐渐恶化和升压药的浓度要加大才能维持血压平稳时,可加用冬眠药物、硝普钠或苄胺唑啉(regitine)等血管舒张药,以改善微循环,增加内脏灌注,减轻心脏负担。有心力衰竭时,可用毛花强心丙(西地兰)等强心药物。
2.作好人工呼吸心跳恢复后,应作好人工呼吸,及早纠正缺氧,排除二氧化碳。如呼吸迟迟不恢复,即应考虑有脑水肿影响呼吸中枢。
3.预防和治疗脑水肿关系到心脏复跳后能否恢复神志,抢救最后能否成功的问题,须加重视。
⑴降温:在开始抢救时,应及早用冰块降温,最好用冰袋或冰帽作头部选择性降温,使体温降至30℃~33℃,头部温度降至28℃。降温后脑组织代谢降低,耗氧减少,对缺氧状态较能耐受,脑水肿的发生也可减慢。心跳恢复后,脑组织缺氧还不能立即纠正,应继续降温,直至中枢神经功能恢复、听觉恢复并稳定后为止。
⑵人工冬眠:冬眠药物亦可降温,并使小动脉括约肌松弛,降低末梢阻力,增加内脏血液循环。常用的冬眠药有:冬眠灵50mg、非乃根50mg、**100mg合为一剂;或海特琴0.6mg、非乃根50mg、**100mg合为一剂。一次可用一剂、半剂或更小量。小儿按体重计算,冬眠灵、非乃根、**(1岁以内不用)各1mg/kg,海特琴0.01mg/kg。
⑶脱水疗法:20%甘露醇(或25%山梨醇)250ml,或50%葡萄糖100ml快速静脉点滴,或肌肉或静脉注射速尿等脱水剂,以消除脑水肿。即使正常复苏后,输液量也应限制在1,500~2,000ml/d,以保持脱水状态,但应保持尿量在30ml/h以上。
⑷控制抽搐:脑缺氧将引起功能障碍,出现昏迷、抽搐;而抽搐可增加身体耗氧,增加缺氧,加重心、脑的功能障碍,应积极控制。静脉或肌肉注射安定5~10mg或**钠0.1~0.2g可控制抽搐,但须注意避免呼吸抑制。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