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商鞅变法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00章 商鞅变法
        公元前360年,秦孝公2年,朝气蓬勃的秦孝公得到了周天子赏赐的祭肉。能得到祭肉,是被周天子器重的重臣。秦孝公显然已经是第一流的人物,第一流的人物要做第一流的事,做第一流的事就需要充足的兵力和后勤保障能力,要想做到这些就要首先进行变革。毕竟秦孝公不是一般的人物,不能自己来承担改革的代价。

        3年,不知道是秦孝公的暗示,还是卫鞅揣测上意,主动劝说秦孝公进行变革。这是卫鞅的第一次变革韬略,主要是改革户籍制度,便于掌握全国人数和精壮劳动力情况;实行什伍连坐法,户籍以五家为伍,十家为什,军队以五人为伍,二伍为什。一人犯罪,连同受罚,限制了人身自由和减少犯罪的几率,增强服从意识;明令军法奖励军功,废除世卿世禄制度,建立二十等爵制,不靠出身靠军功,从而激发战斗力;奖励耕织重农抑商,促进经济发展;推行小家庭制,互帮互助,充分挖掘生产力的潜力等等。秦孝公一听,太好了,这简直就是把民间的潜力挖掘出来,又能够为己所用的妙招。内心欢喜,表面犹豫。秦孝公表示赞赏,但又不便做决策,提交大臣们讨论。大臣中旧贵族代表甘龙、杜挚表示反对,双方辩论了很久,最后大老板秦孝公拍板支持卫鞅。秦孝公让卫鞅看到了变恶鬼的难度,知道了自己支持的决心,士为知己者死,效命干活吧!

        变法伊始,从上到下,都怨声载道,百姓苦不堪言,不过,三年后就逐渐适应了。中国的老百姓就是这样,抗压能力很强,再艰难的日子也能过。这是长达几千年的高压统治下的必然,同时也是一个优点,经历过苦难的民族不再害怕。

        公元前355年,秦孝公7年,秦孝公和魏惠王在杜平(陕西澄城县一带)会晤。估计没有达成理想的战略合作关系,8年,双方在元里(陕西澄城县一带)交战,秦军获胜。谈不拢就打,竞技场上没有退缩的余地。10年,任命卫鞅为十六级爵位,率兵包围了安邑(山西夏县一带),迫使安邑投降。一番神操作下来,卫鞅赢得了继续前进的机会,大臣们得到了实惠,秦孝公赢得了绝对的支持。买卖做得好,自然要加大投资。卫鞅的第二次改革得以推动。

        这次改革,一举奠定了秦国走向强盛的基础。

        卫鞅鸡贼得很,知道一步到位得举措都是找死的举措,什么事情都来慢慢来,分几步走。第一次变革只是对底层民众利益的触及,有奖励有处罚,最关键的就是给了民众一个上升的渠道,同时又突出一个强硬的信号——绝对的服从意识。有话语权的人利益没有太大的损失,只是旁观者,冷眼看卫鞅的笑话,到时没有出手阻止。底层的民众只有服从、服从、再服从,被训练成战争机器。等民众形成一致性的服从意识后,剩下少数的贵族也无可奈何了。第二部变革的时机已经成熟。

        公元前350年,秦孝公12年,派卫鞅按照鲁国、卫国国都的规模和式样营造新的都城,将都城从从栎阳城迁到了咸阳。为啥迁都呢?形势发生了变化,必须跟着变才能适应形势的需要。这个时候,秦国和魏国的战争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胜利,河西之地已经收复,原来位于关中平原腹地的栎阳城处于富平县,与向东发展的战略不相适应。关键点就是斗争的中心转移到了函谷关以东。咸阳南临渭河,北依高原,地处秦岭怀抱,关中平原和秦岭的资源十分丰富。水路可直入黄河,陆路就是终南山与渭河之间通往函谷关的大道。能防能攻,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所以,徙都咸阳,不论在经济上,还是从战略上,都具有重大的意义。

        于是,开始了第二次变革。这次的内容更加激进,主要包括:废除土地国有制,允许土地私有及买卖,促进地主经济的发展;推行县制,进一步巩固中央集权;初为赋,按照人头收税,干不干活都得收税,扩大了税收;统一度量衡,全国一个标准,防止不法商人从中牟利等改革方略,进一步稳固了秦国的封建土地所有制,加强了中央集权,也奠定了今后秦国一统天下的基础。

        不得不说,卫鞅是一个能人,是伟大的改革家,与同时代的李悝、吴起等人一样,都是祖师爷级别的伟大人物,推动了历史的进步。但是他的理念生生耗尽了民力,是国家主义为上的极端思想,为了个人成功,哪怕血流成河。就差赤裸裸的高调宣布,我自巅峰独自笑,哪管山下万人哭。

        可惜,他忘了,人生总是要遇到事情的。哭笑之间就差那一点转化。

        从他的变革措施看他的变革理念,处处透露出冷血的味道,根子里就是压榨,榨干所有的力里为我所用。丢掉信义,互不信任,弱民愚民这些,放到什么时候都遭人唾弃。

        有意见归有意见,歪门斜道容易成功。从此,一诺千金,一生情义的古人之风不再,人人首先考虑的是自我,自然对别人也不再信任。秦国因此走向强盛,也势必因此走向没落。在民心不可用,有人振臂一呼的时候,就是崩溃的时候。

        天道好循环,苍天饶过谁!

        这一年影响千古的一项变革还有郡县制,任命县令,不再分封宗亲,把这些位置交给有功劳的人去玩。41个县,就是41块大骨头,一经抛出,各路神仙都各显神通抢夺。天高皇帝远,县令就是土皇帝。底层人士眼睛立马瞪得鼓溜溜圆,恨不得自己去荣升为县令,但是县令不是那么好当的,中间隔着十万八千里呢。让你一步步攀爬,一生也不一定登顶。注意力都放到县令以下的职位上,精力在图谋中耗尽,底层的风云变化对应的是上层的心平气和,笑眯眯地看着大家斗得不亦乐乎。

        土地改革激发了人们的热情,为了扩大势力就需要更多的土地。秦孝公很不错,把势力范围扩大到了洛水以东。14年,开始收赋税,等于把土地租给农民来耕种,而不是租用农民来耕种,名义上是你的,其实都一样,封建社会的制度已经建立,并逐渐成熟起来。整个社会呈现一幅欣欣向荣的景象,秦国开始重新进入富国强兵的新纪元。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