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群雄并立 (2 / 2)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73章 群雄并立 (2 / 2)
        派人对韩说明情况,重点要点明之所以秦敢从周借道,是因为相信我们周不敢借机发难。韩化解的办法最好是给周一些土地,让秦怀疑周韩关系不错;派质子到楚,说明楚韩有结盟关系。这样秦对楚、周都心存顾忌,也就不会攻打韩国了。

        然后,注意是然后。等事情有了眉目后,再实施下一步计划。

        派人对秦说,不是我想要韩的土地,是他硬给的,目的就是想使得秦怀疑周,但是我们周也不敢不接受。

        两方说和的结果,就是一箭双雕。秦没有理由不让周接受韩给的土地,这样我们就能得到土地又能让秦相信我们是中立的。

        看看事情到了何等艰难的地步,这里的周,应该是东周君,因为西周君居住在西边,不借也得借。因为东周才和韩国接壤。周王室的一点点小地盘只能留下来祭祀祖先,别的力量一二点也没有了,就像一杆旗帜只剩下竹竿,孤零零地杵在那,面向青天,面向天下,任凭风大雨吹。周王室依靠大腾挪居然成功了,秦国一计不成,又生二计。

        秦召见西周君。什么玩意?毕竟周还是名义上的老大,一点面子也不给,虽然也已经没有什么面子啦。西周君也不愿意去,但是又不敢不去,去了倒不怕丢面子,主要是怕扔给些难题没办法解决。困难什么时候也有,总得想办法化解。又派人去找韩,也不怕丢人了,说你看,秦召见我们西周君,是想让我们派兵攻打您韩国的南阳。我想您提前派重兵驻守南阳。我们就有理由不去朝见秦。那么秦也不敢独自跨过黄河来攻打,彼此相安无事。周王室没有力量,却有响亮的牌子,打谁是名正言顺。

        南阳,不是现在的南阳,因为现在河南的南阳离西安太远,中间隔了洛阳等地,从战略位置上不应该如此,应该是魏国朝歌附近。所以韩也不应该,应该是魏才合适。

        不管那么多,反正我们看的是故事,想的是处事。

        周王室有能人,秦召见西周,就知道秦要干什么。可见西周也不是白给的,只是大家都提防他,联合起来削弱,慢慢只能无奈的苟延残喘。

        衰败的主要原因都在内因。别人都知道周王室已经不行啦,大家有时候还讲道义,留一下一块土地让你祭祀自己的祖先。这是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人道的一种共识,守着这仅剩的祖宗基业也算是功德无量。偏偏自己非要折腾自己。别人不好意思灭他,他自己开展了自灭行动。后来,外面的危机暂时解决了,东周和西周不知道为啥自己打起来了。韩和西周关系不错,就想拉偏架。有人替东周办事,跑去找韩,说西周是从前周王室的旧都,有许多名贵的宝贝。做出帮助西周的举动却不出兵就是帮助东周,西周也会因为害怕送您宝贝。

        一家人打来打去,把家产都打给别人啦!

        从现在开始,出现了不讲道义的现象。为了利益,无所不用其极,明明不帮助别人,还要做出帮助别人的样子,从而谋取自己的利益,别人的钱财。这个事情一开端,礼仪彻底崩溃。原来不抱团取暖,就不会适应自然环境的需要,为了生存逼迫人们团结起来。生产日益发达,依靠原始的信用体系来约束已经不现实了,有没有明文的法律体系约束,人们开始玩起了阴谋诡计。

        为什么楚国厉害呢?我们从图中可以看出来,原来周一统天下,不然也不会封姜太公到齐国。后来分封制下,各国发展不一,强大的诸侯国开始了兼并之路,逐步出现了春秋五霸,周王室剩下一点点土地,成为名义上的天下共主。春秋五霸有几种说法:按照《史记》,春秋五霸是指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和楚庄王;按照王褒的《四子讲德文》,春秋五霸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hélu),越王勾践;另外,还有人说是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吴王阖闾。我个人倾向于第二种说法。宋襄公纯粹是打酱油的,仅仅号召过一次诸侯会盟,还没有成功。他是个讲仁义的人,也是一个有雄心壮志的人,不过实在是没有什么才干,算不上春秋五霸。至于秦穆公,倒是厉害人物,有称霸的本钱,却没有称霸的名声,只管埋头发财,大力发展自己,不图虚名,因此不会当出头鸟的。

        齐桓公率先蔑视周王室,依靠自己的经济实力,迅速发展起来。可惜,距离中原地带较远,后世子孙不争气,将家全败了,实力大减,但留下了较大的地盘,失去了一统天下的机会。后来,最有机会的应该是晋国,可惜晋国没能够把握住历史给自己的机会,三家分晋,一下子实力大减,虽然都分别有较大的发展,但分家后毕竟相对实力减弱。在这个节骨眼上,吴国、越国都过了一把瘾,纷纷出来亮相。这两个诸侯国都是既得利益者,实力大增,地盘迅速增大,但是因为距离中原地带较远,中间又有强大的楚国阻隔,没有形成统一的力量。只剩下秦国和楚国的机会啦。这哥俩的战略不一样,秦国继续闷声发大财,大家关注的所谓的好地盘,不争不抢,自己控制了大后方,确保没有后顾之忧,尤其是兼并巴蜀以后,天府之国和八百里秦川给他提供了丰厚的战略资源。粮食是一方面,战略位置的重要性就体现出来了,都是易守难攻的地盘,进可攻退可守,已经立于不败之地。楚国不同,眼睛一直眼巴巴的盯着中原,野心毕露,原来北边的小诸侯国没有办法,纷纷被吸纳,等较大的国家出现交界后,大家都提防他,联合起来抵制他的发展。这个时候楚国无力北上,只能顺势灭了东边的吴越。慢慢战国七雄就出现了。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