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52章 武王定国
好了,情况掌握了,该封赏了。那个时候是典型的封建制度。封建制度就是分封建国的诸侯制度,只能分给自己的兄弟或者重臣,别人不能拥有自己的地盘。因为当时的条件比较差,自己管不了那么大的地盘,只能分给自己信任的人帮助自己管理着。
把殷商的宗庙祭器分分堆,赐给大家,让大家享用无上的荣耀和应有的权利。武王先追怀古代的先王们,把他们的子嗣进行封赏,以彰显自己的仁慈,想天下人宣告自己尊重先王的意图。封神农(一说是炎帝)的后代于焦(河南陕县一带)、封黄帝的后代于祝(山东宁阳一带)、封帝舜的后代于陈(河南淮阳一带)、封帝禹的后代于杞(河南杞县)。紧接着又封赏功臣谋士,封姜太公于营丘(山东临淄一带),称为齐国;封弟弟周公旦于曲阜(山东曲阜),称为鲁国;封弟弟召公奭于燕(北京一带);封弟弟叔鲜于管(河南郑州一带),封弟弟叔度于蔡(河南上蔡县一带)。其他人也依次得到了封赏。
古时候,祭祀是国之大事,是第一等的大事。不吃饭可以不能不祭祀,否则天下人都反对。所以形成了祭祀用的祭器也是神圣的,分配殷商的祭器就是继承了殷商的天命,大家利益均沾。
先封先王的后裔,也是祭祀意识和行为的一种延伸。灭其国可以,但不能灭绝他们的祭祀。这是先人们的一种道德理念和尊崇先人的一种文化,保持了种族的延续。不像后世,动不动就灭九族,甚至还有十族的,大量人口的毁灭对人类整体发展是一种损害。先王,在武王看来或者迁哥看来,仅仅就是炎黄二帝和尧舜禹三帝,没有帝颛顼等人的事。
分封制就是家族成员的分别治理国家的一种形式,除了姜太公因为功劳大特殊获得封地,其余人都仅仅是封赏,不会建国。
武王不会闲着打麻将,紧接着召见九州的州长,也就是大诸侯,登上河南襄城县一带的一座山,遥望殷商的都城朝歌。
默默无语,感慨万千。
武王思考的是千古兴亡事,都在转瞬间。一个朝代的兴旺很艰难,历尽了几代人的辛苦,可灭亡的时候一把火就结束了。朝代兴旺的原因是什么呢?每个帝王都在思索这个问题,都盼望着自己建立的朝代能够永世长存。可武王找不到原因,只有沉默。虽然殷商的灭亡,自己归结为纣王和妲己等人的误国,但武王深知绝非如此简单。一个朝代不能把希望寄托在一个人的身上,因为人总是生命短暂,也有好有坏,越往后世,子孙生在深宫,长在深宫,没见过世面,没处理过大事,就越会走向末路。
回到周,武王彻夜难眠,辗转反侧。
周公旦来探望,问,“为什么不睡?”
武王说:“我告诉你,因为上天不受殷商的享祭,从我生下来到现在60年了,远郊和更远的地方到处是麋鹿和飞虫。也因为上天不受殷商的享祭,所以我才能成功。上天建立了殷国,殷国能够使用的贤人有360人,却既不重用也不废弃,所以才会有今天的后果。和纣王相比,我并没有得到上天的保佑,哪有功夫睡觉呀?”
又说:“要想真正得到上天的保佑,应该依靠太室山(河南嵩山),把作恶的人都找出来贬黜,与纣王同罪。爱护老百姓,安定我们原有的西方,我要恪尽职守,把我们的德政传播四方。洛水拐弯处到伊水拐弯处这一区域是夏朝的活动中心,地势平坦。我们应该巩固南面到三涂山(河南嵩县一带),北面到太行山,身后有黄河、洛水、伊水,不能远离太室山。”
周公旦来探望武王,可见兄弟二人平时关系很好,经常是朝夕相处,有个风吹草动就了解情况,外人根本不知道你晚上睡不睡觉。周公旦是个细心人,观察入微。
武王考虑到肥沃的土地没有人管理,有贤人得不到任用,所以殷商灭亡了,我也是不是能够这样呢?
武王在反思自己的施政,怎么做才可以保持江山永固。
他认为地理很重要,老革命根据地不能丢,要进一步巩固,作为自己的龙兴之地,即便是天有不测,还有退路,下一步要经略中原,控制少室山、太行山、黄河、洛水、伊水,形成一个拓展天下的跳板。这些地方不能分封给其他人。要重用贤人,把不听话的人找出来,借机消除隐患,顺手处理掉。
这是从地势上进一步扩展自己的控制区域,并且清理人员,把这一块打造成铁板一块。
注意,这里面有一个九州州长的问题。在诸侯林立的周朝,怎样加强中央集权的统计,是武王一直在思索的问题。但是,当时自己的势力不可能和全国诸侯敌对,分封制自己无力解决,有想法,没办法。不过,有思路就要找出路。武王的办法就是设立九州州长,用等级化进一步限制各诸侯的权力,再加上一个枷锁,多一个管理者就多了一个观察者,一旦有事,首当其冲的是九州州长,这就有了缓冲余地。
于是,在雒邑(即洛邑,也就是现在的洛阳)建城,作为防止东方区域作乱的前头堡垒,派重兵把守,派信任的重臣守卫。这是武王思考的结果,主要还是军事上的考虑比较多。
武王办完事又回去了。刀枪入库,马放南山(华山的南面),骑的牛也放在桃林里,放下武器,整顿军队,解除武装,宣告不再用兵。
受命十三年,武王建国两年的时候。有一次,闲着无聊,随口问起箕子殷商灭亡的原因。他念念不忘的还是怎么避免灭亡,保持长久。箕子是纣王的叔父,是纣王的旧臣,子不言父过,臣不言君过,箕子是无言以对。只好对答如何保存被亡之国的道理,武王很惭愧,只好用天道来讨论掩盖自己的失误。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