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42章 商没周兴 (1 / 2)
大厦将倾,不同的选择不同的人生。
西伯昌继续德善好施,用利益拉拢各位大佬,为将来的起兵做好一切准备。此消彼长,天平慢慢向西伯昌倾斜。大家都知道,也心里明白怎么回事,但是明白是一回事,选择又是一回事。好处撒出去了,利益早晚收回来。西伯昌占据了道义的制高点。
王子比干劝谏纣王,纣王不以为然,认为造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是制度性的改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劝谏一般是不成功的,除非遇见了得到的君王。那是几千年碰不上的好运气,所以劝谏不如执行。劝谏是加固,执行是看着办,都执行的结果是大厦一直慢慢倾倒。
商容是一个大贤人,虽说迁哥没有说这哥们干了什么大事,但是他一定是能干的人。能干的人积极主动向领导谏言,结果领导不高兴。一般的领导都认为自己比下属英明,建议是看不起自己,所以天生的反感。商容是个好人,结果没办好事。老百姓喜欢他,因为他干实事,可纣王不喜欢他,因为他不干让纣王喜欢的事。商容注定是一颗弃子。
西伯昌慢慢蚕食其他的小国家,斩断纣王的臂膀。听话的达成联盟,不听话的就以天下老二的身份干掉。祖伊发现了西伯昌的秘密,他想造反。其实,这也不是秘密,聪明人都看出来了,只是大家都不说。祖伊想说,跑去找纣王,意思是上天抛弃了我们,都说我们要完蛋了,占卜不行,老百姓的言论也不行,这是纣王的不好,想问问纣王怎么办。纣王说我生下来就是有天命的。祖伊灰溜溜回去,还到处说纣王已经不可救药。晕!作为臣子,在国家困难的时候,不再是劝谏,而是要拿出真正可行的措施,等着上级出主意,本身就不是一个好下属。祖伊没有办法,只想劝说纣王,纣王不过是享乐主义,具体怎么干,也没有不让大家干,为什么自己不干呢。上级不满自己的说法,自己也不从自身找原因,到处说上级的坏话,这也不是一个臣子的本分所在。也或许商容更聪明,通过一针见血的谈话,了解到纣王已经不可救药,独断专行,听不进一点意见,也不会安排什么工作,任其自然发展,没有办法,才做了自己的选择。
周武王在西伯昌去世后继位,继续干革命工作。毕竟西伯昌和纣王是上下级关系,道义上还存在问题,周武王可一点关系也没有,揍他吧!周武王从雍州向东,简单的尝试了一下,干掉了一个小地方,结果八百诸侯响应,也不知道一共有多少诸侯,相信八百诸侯占了大多数。大佬们见风使舵的水平特别高,早就看出了风向,纷纷表态彻底和纣王决裂,实施大决战。一是表示自己的忠心,获得拥立之功。顺水人情,在大佬们的嘴里说出来太简单了,不过是动动嘴的问题,一旦成功自己可有先见之明。二是既然站队,就赶紧成功。否则夜长梦多,怕纣王不放过自己。只有干掉纣王,自己的利益才得以保证,没有后顾之忧。三是不管谁干,我们还是诸侯,不过是给谁进贡的问题。没事,你们赶紧打,迅速决定胜败,我们好明确态度,不像现在两边讨好。结果,是大佬们没有想到的,周武王不打了,回去了,说天命还不明确。
天命是什么?各有各的说法。
其实就是时机不成熟。
吃瓜群众的话不能相信。胜败与他没有关系,他们最盼望的就是太平,要得是一个结局。
周武王是抛家舍业,脑袋别到裤腰带上干革命,不干,还可以拥兵自重,干了就必须有一个结果,结果不明确,不会随便下注,否则一不小心会输光。
大家都在打下棋。不过只有对手才能说了算,棋子没有决定权。
底下全乱了,都在想自己怎么办。人心不安的风早晚会刮到朝堂。
微子也有自己的想法,虽然是纣王的哥哥,但劝谏也不听,就想自己另谋出路。找了几个大臣商量,咱们也不等坐以待毙呀!
比干不干,我忠心耿耿,一定要劝谏纣王。也不知道比干的治国方略是什么,也不知道比干的劝谏艺术如何,反正是两人谈崩了。纣王不仅不听,还剖胸看看比干的心到底是怎么长得。说明,比干的做法不稳妥,起码打不动纣王,纣王认为他的说话不好。没有能力,只有忠心是办不成事的。
箕子一看大事不妙,说吧自己找死,不说吧,后面也是死,干脆装疯卖傻,自己不当王叔了,改行当奴隶。奴隶也不是想当就当的,纣王也不傻,知道不想干活,干脆囚禁。
有的大臣一看,皇亲国戚都倒掉了,自己也好不到那里去,投降吧。一窝蜂去了周武王那。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