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7章 血脉上溯 (2 / 2)
一是阶段性表述。当时陈述的是别的帝,帝舜和帝禹尚不存在,所以暂时不列。待后来称帝后才列入。从整个描述看,仅仅是列入帝的来源,也是比较可信的一种说法。二是有人在伪造家谱。家谱不一定是真的,为了某种需要,只能后补。人总是要找一个合理的理由,这就是儒家的师出有名,只有名正言顺,才可以心安理得。三是关键人的关键事。什么时候都是主角的主场,跑龙套的永远进入不了视野。在你不是主角的时候,你只能在台子旁边站着、瞧着,别吭声。
第二,鲧是帝尧的叔父,为啥挨整?
一是不同派系。鲧是昌意一脉的,帝尧是玄嚣一脉的,二者肯定在帝位继承方面存在竞争。打击敌人就是为了维护自己。二是不同声音。鲧估计也是强烈反对帝尧的,对帝尧的执政存在威胁,又没有很好的办法消除,只能用工作来说事。三是有实力。鲧也是有实力的,如果仅仅是一个普通人,也就不会有这么多磨难,平淡无奇地过完一生也就是了。正是因为有一定的实力,在自己看来不甘心,在别人看来不放心,结果就成了不省心。
第三,帝禹和帝尧同辈?
仅仅看文章还意识不到这一点。简单的家谱一列,赫然这两个人是兄弟。岁数差得很多,年代差的很多,帝尧活了100多岁,他死后帝禹不一定出世。不知道这个辈分是否合理。其一,真的。那就说明昌意不知道找了多么小的小老婆,同时也必须保证昌意活的年龄够大,才有可能是真的。其二,假的。帝禹冒充,有造假的嫌疑。同时,造假的胆子还很大,一造假就是大手笔,直接跨越了帝舜,直接成了和帝尧平起平坐的人物。厉害。不管真假,反正我们认为史记还比较可信,不信也没有办法,因为没有别的,只能姑且认同。起码有一点是可以的,那就是都是真正的大人物。
第四,一般称帝的其母姓氏列出来,帝舜和帝禹的母亲很奇怪,没有列出来。
一是母亲家族不显赫。原来各位帝的母亲家族都是比较厉害的家族,都能够帮助他们,是他们实力的一部分。尤其是个别人还是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属于强强联合,所以要写出他们的名字。何况不是大部落,连个姓氏也没有,往哪里写去。二是来历清楚。一开始就那么几代人,身份容易确定,帝的父母来源也是重要人物,不仅仅是父母,重要的是帝,帝的身份也是极其重要的。后来的帝舜和帝禹要么是母亲地位低下,不是明媒正娶的,要么是牵强附会借用名声的,自然也无法写。三是不是小老婆那么简单。如果说只有正妻才可以写,那么帝挚母亲是怎么回事。帝挚就干了两天,也没有什么丰功伟绩,照样还有**的名字,帝舜和帝禹可以大人物,怎么会没有写,这与常理不同。说明里面还有疑点,不过我们没有证据证明这一点,只能猜测这里面有问题。估计迁哥故意为之,留下伏笔,不能明说,只能暗示。
第五,帝舜、帝禹是一脉?
按照正统的说法是一脉的。但是奇怪的是中间又差了四辈。等于是孙子传位给爷爷,难道不奇怪吗?别说年龄的事,就是道理上也说不通。难道说古人选择强有力的首领不看别的,只看能力?过去的事情有时候谁也说不清。但是相信,帝禹的上位也不是一帆风顺。鲧可以被杀的,杀父之仇,不能不报。这里面到底隐藏了多少秘密,后人不好说。我们试着推理一下,这两个人是一脉相承,又都是厉害人物,不可能没有交集,但是两者的交集说得很少,只是让大禹去治水,目的还说不好。
第六,黄帝子嗣二十五,称帝的为什么仅有两脉?
前面的帝很清楚,后面的帝舜和帝禹都说是黄帝的子孙,但是都存在疑点。与帝尧先后都差得太多,不像是正常继承的。黄帝那么多子孙,到帝舜时经历了那么多代,不会没有一个精英出现。
那么就奇怪了,写得仅仅两脉,所以不由人不怀疑这里面有问题。帝舜和帝禹不一定是黄帝的直系子孙,有假冒伪劣产品的怀疑。尤其是帝禹,单独注明昌意和鲧都没有称帝。这还用说嘛,很清楚的事。写这句话的意思反而此地无银三百两。这两个人的父亲都是一般人,为了继承地位,必须打造成为潜在的称帝候选人圈子里的人。年代久远了,别人也搞不清楚怎么回事了。
历史就像一个小姑娘,随便让人打扮。
即便按照概率测算,25个儿子,称帝的2脉,占比仅仅8%。可见,势力越强,越出能人,能人越多,势力越强。良性循环的优势又出现了。可见,这些帝也就是在一个小圈子竞争,不是理想的禅让制。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