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爬坡攻顶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7章 爬坡攻顶
        生活处处是考验,想要优秀,每个人都必须付出。一个人的优秀不外乎本人比较优秀,背后的人比较优秀,别人想让你优秀。帝舜的成功绝非偶然,也绝非仅仅依靠孝就能继承帝位。

        人往往是在最低的时候最能努力前进,因为向任何方向发展都是向上,但到了一定地位突然又跌落下来的时候,往往心境不会平静,更多是抱怨和不平。其实,回头想想,原来最低的时候怎样,为什么不抱怨,因为你没有抱怨的资格。正因为资格有了,待遇没了,所以抱怨,甚至报复。其实,还不如继续努力,有什么了不起的,大不了从头再来,又不是自己的原因,大环境决定了你的转身就是落后,抱怨不公不如拼命赶上去或者悠闲自得享受余生。

        帝尧无需再努力,江山代有才人出,各有各的事情。帝舜必须努力,不努力就没有明天。

        终于有一天,帝尧老了,帝舜代行天子的职权,并以此来观察上天对此的反应。帝舜很努力,也很成功。人,只有站在高处的时候,别人才会仰望你,站在低处的呐喊没有人听,有的只是烦。就像老虎一吼,令人胆战心惊,苍蝇嗡嗡只会惹人讨厌。曾经的利益诉求群体都是如此,社会变革需要有人付出,不会因为你个人的抱怨而改变,但是可以因为个人努力而改变。

        与其抱怨,不如努力。丢掉抱怨,只需努力。

        帝舜接手后,更加努力,通过原来的测量仪器,调整测算天文,又按照古老的传统祭祀上天和四野,上上下下、左左右右、名山大川各位神灵都祭祀了一番,宣告了自己正式行使权力。紧接着选择了良辰吉日,召见各位大佬,向他们颁赐礼器。

        别小觑了这一番好像是表演的操作,目的性很强,效果也很明显。

        不仅表达了上位者对下位者的位置距离,说明我是老大,你们要听我的,还同时巩固了各位大佬的地位,名正言顺地树立了大佬们的威望。收获是双向的,得到了天子的册封,就是从制度和组织上得到了认可,各位大佬就有了炫耀和证明身份的证据。

        通过这种方式,进一步强化了一套确立地位的制度。不能再像以前谁拳头大谁就是老大,拳头再大不被天子认可就不是一方大佬,权力进一步向天子手里集中。尊卑长幼各有规范,不能想咋地就咋地。召见各位大佬不会就是骑马赶了几千里路过来给个玉器就回去这么简单的事。肯定要吃吃饭、跳跳舞,来个篝火晚会什么的,随便听听各位大佬的工作汇报。注意,看似随便,其实是重点。那时候的礼仪还没有经过儒家的折腾,不,是精炼,没有固定下来,也比较粗放。但是帝舜有意识的促成礼仪的成立,这样就规范了言行,确定了工作流程。

        随后,帝舜开始到处在祖国自己的土地上走一走、看一看,东西南北全部走到,宣告自己的地位,也了解一下民情。相信帝舜不会是简单的走走转转,走马观花、游山逛水,如果是走形式的看看,就不会总共耗费一年的时间,在这一年里,帝舜肯定把情况摸透了。表面上不说,心里有底,管理嘛,就是琢磨心理,你琢磨透了别人,别人琢磨不透你,你就有了优势。

        帝舜需要四处宣告自已经上位,告诉各位大佬,现在我说了算,你们要听我的,已经改朝换代了。更主要的是普通老百姓,大佬们已经知道了,他们不说,老百姓不知道,要知道那个年代的宣传就靠公告+大多数不识字的人,效果能好到哪里去?帝舜亲自去可就不一样了,声势浩大,好热闹的人大有人在,一传十、十传百,很快就会童叟皆知。

        帝舜要摸清自己的地盘到底有多大。自己如果不知道自己的地盘到底有多大,人口有多少,物产几何等等,底数不清楚,就无法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还顺便和各地的各位大佬拉拉关系,有来有往才是铁交情。毕竟帝舜的地位一开始并不稳定,他需要大佬们的支持,通过串门可以聊聊天,告诉他们我看好你呦。不要小看聊天,聊天是一起社会交往的基础,聊天水平高的必定社会关系好。自从有了聊天,也就是经济稍微发达后,聊天就成了人与人关系的基本,这就是社会基础。

        就这样,通过一系列约定,把自己和遥远的大佬和治下的民众形成一个大家约定好的共识,也就是拥有了共同的理想和共同的追求目标,也就有了共同的谈资,实现了思想和行动上的初步一致。做了一项前人没有做过的事情,将权力进一步向中央集中。以前各位大佬之间是相对松散的,都有相对独立的发言权,基本上大家想干啥自己说了算,只有在大家达成共识后形成执行力。这样,没有合力。帝舜通过这种方式,初步等级化了官僚体制,多大的官就有多大的权力,分出个三六九等来,让人们不懈努力追求加官进爵,就会都向上级靠拢。如果一个有利益的位置不是由上自下的决定,而是比较拳头,谁还理帝舜是谁?帝舜改变了一个原始部落生存的政治生态。

        转了一圈,回来后依旧是在祖庙祭祀。相信帝舜出发前也有一个类似的仪式。这是向天下宣告,我这是秉承祖宗的意思在办事,谁不听谁就是不拿祖宗当回事,是在名义上站不住脚的。再者,回来再祭祀就是画了一个圆、一个句号。这样就形成了闭合工作,有始有终。也是向祖宗汇报工作。这是一种形式,也是一种政治上的需要,因为当时的政治统治比较松散,宗族家法还是很有地位的。

        更重要的是为了下一步行动做准备。每一次结束就是另一个开始。酝酿中的计划肯定已经在路上思考成型,通过这个关键节点来破题。这就是一个成熟政治家的考量和做法。同时是为了向帝尧传达一种信号。因为帝舜是以孝来上位的,就把孝发挥的淋漓至尽,处处把孝作为宣传的手段,否则就失去了自己立身和从政的根本。通过孝这种思想来延伸到忠,是将其作为一种统治的工具,因为在交流不便的年代,地方势力很大,一直到民国时期,乡绅文化依旧盛行,家族实力依旧很大,是稳定社会的一种强有力手段,因为朝廷鞭长莫及,只能采取这种方式。看来在那个时期就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

        简单行为也必有深意。不要小瞧任何一件事情,事情的发生,有因有果,因果相连。遇到事情多想想一想,把自己的事情办好,就是古人倡导的三思而后行。人生,攻顶爬坡是一种常态。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