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合符釜山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章 合符釜山
        江山初定,不很太平。一些心在前朝的人依旧不时地给制造点麻烦。麻烦就是机会,只有消除了麻烦,才会成功。霎时间,刀光剑影,风云变幻,夕阳下,尘土飞扬,看不清多少人聚在一块相互厮杀。历史在战争中慢慢塑造,成为后人眼里的荣光或者故事,失败者连同鲜血归于尘土。历史注重的是结果,不是过程。

        黄帝东征西讨、南征北战,终于第一次给华夏族打下了一块安身立命的地盘。这个地盘可不小,足够子孙后代繁衍生息。东到大海,西至空桐、鸡头山,南登熊山、湘山,北逐荤粥(音xunyu,就是远古时期的山戎、夏代称淳维,殷商时期称鬼方,周代称醨狁(liyun),汉代的时候就是大家都熟悉的匈奴)的部落。自此,后世虽多有纷争,但总脱离不了这个大基本盘。时至今日,历经5000年沧桑,永驻心间。

        老祖宗留下了家产,可谓恩泽万世。东部有汪洋大海的阻隔,西部有漫漫黄沙的阻挡,南方沟壑纵横、丛林密布,兼有长江天险,北部山脉起伏,气候干冷,植被减少,独有华夏族得天独厚,拥有不断繁衍生息的自然条件。更加难得的是老祖宗留下的文化独树一帜,远远把其他潜在的对手抛在身后,登绝顶,赏风景,只要努力,不愁没有饭吃。可也正因如此,举目四望,罕见敌手,就相互争斗,内耗不断。所谓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其实都认同是炎黄子孙,都认为老祖宗留下的地盘是自己的,只不过,相互不服气,谁也愿意说了算,兄弟阋墙,造成分分合合。这就是大多数富二代的弊端,不去研究老祖宗怎么研究指南车、《黄帝内经》等学问,偏偏游手好闲争老大。

        可惜,可惜,只是打跑了荤粥,没有打残或者合并,估计荒凉的地盘不愿意要,留下千古祸端,后世多为北部势力的不断兴盛而苦恼。在黄帝看来,区区荤粥不足为虑。

        多年征战,战衣未脱。一番江湖雨,总有花开时。黄帝开始思考建都问题。涿鹿是自己的老地盘,平原地带,气候适合,又处在比较中心地带,可以统领全国,同时略偏北方,能够更好的防守荤粥和进一步经略北方。深思熟虑,多方实地调研后,黄帝决定建都涿鹿,在涿鹿的釜山召开部落联盟大会,正式宣告自己为天下共主、江湖老大。

        黄帝召开联盟大会,得有人捧场。于是,广撒英雄帖,邀请各路诸侯来家里坐坐。黄帝的目的很明显,就是地位、盟约、信物、感情和声势。

        地位。我是老大,所有人都要听我的,东西南北这个范围的所有人员都归我统辖,谁不服当场说。谁敢说。不敢来的估计都没有,否则早打过去了。

        盟约。既然大伙都认可了我老大的地位,咱们口说无凭,必须签个协议,并召之四海,让大伙都知道这个比较重大的事,便于今后管理。这就叫有约在先,不服再说。准确的说,不服再打。

        信物。古时通讯不方便,必须约定好双方认可的信物,方便发生重大事情时联系,尽量不能被其他人冒充。因为不可能每次都黄帝亲自去,老大是有身份的人,再说也忙不过来。你看,革命有时候就是请客吃饭。这是外交手段。

        感情。都是一方诸侯,各个地方的老大,公务繁忙,聚到一块不容易,怎么也得吃顿饭,叙叙旧,唠唠家常,说明咱们关系好着呢。主要是让大伙认同自己老大的地位,大棒和萝卜,一个也不能少。

        声势。一旦和诸位诸侯签约,必定震慑四方,让一些蠢蠢欲动的大家伙们老实点,大家都是我的盟友,以争取自己壮大的时间。当时的生产力不足于支撑常年战争,只有分分合合,打打停停,寻找一个平衡点。目前的纷争也是如此,什么事情都讲究一个平衡,一旦失衡就会爆发大的冲突。

        风波已定,江湖已远,人生总是要付出才有收获的,黄帝实现了自己人生的理想。可人生永远是一个站点接着一个站点,只有到达终点才能停下奔波的脚步。黄帝在不断地思考。

        原来,部落是四处迁移,四处漂泊,没有固定的居所。重点是能吃饱饭、吃饱饭、吃饱饭。重要的问题说三遍。民以食为天,是至古不变的真理。只要不让大家饿肚子,不论多大的事都好商量。现在,有了自己的地盘,黄帝就需要采取措施来巩固政权,保护自己的劳动果实。想法很好,招法很妙。

        第一招,到处找吃的,既要防止野兽的袭击,又要防止其他部落抢吃的,就必须拥有自己的部队。于是建立云师,威慑潜在对手。

        第二招,政策需要干部队伍去落实,没有坚强有力的干部队伍,就没有执行力。稳定干部队伍的要素,不外乎赏罚。要准确的实施赏罚,就必须建立成熟的监察制度,监察不仅仅是为了打犯错干部的屁股,更主要的是发现和推荐人才,充实和完善干部队伍,为更好的贯彻执行奠定基础。于是设立左右监察官,安稳大小诸侯。

        第三招,神灵自古就是一个高高在上的角色,别看什么也干不了,却能影响民心。黄帝离得远,神灵离得近。因为黄帝见不到,神灵却日夜在心。于是,祭祀天地神灵,祈求降福消灾,安抚人心。

        第四招,哪个时候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老百姓对时间没有准确概念,无所适从。于是,设立专门的天象观察员,总结经验,铸造一座鼎,把这些经验刻上去,放到各地,让大家按此办事,统一了基本时令。

        第五招,地盘大了,事情多了,一个人管不了了,就不得不分工。从而,从逐水而居的游牧状态走向集中的国家建设阶段。于是,任用大臣来管理万民。

        第六招,地盘大了,人员多了,就不好管理了。俗话说,林子大了,什么鸟也有。人多嘴杂,都想按照自己的想法办,就不可避免地出现较大的内耗,常见的形式就是说闲话和坐而论道,争来争去就是不想干活。但是人毕竟是有思想的,不能不让人想,那就从思想上想办法,这就是统一思想。

        第七招,黄帝观察天时变化,根据气候、温度、时刻等要素,规范和指导人们的种植,并指导人们驯化动物,更好的扩大肉食的补给。辛勤劳苦,厉行节约,黄帝以身作则,起到了很好的上行下效的作用。挖掘农业潜力,促进丰产丰收。

        七招行,天下定。一种制度的成熟意味着运作机制的成熟,大家能够按部就班的干好自己的事,领袖就可以垂手而治,省下时间谋划大事。这可以算作官僚制度的雏形,标志着正式国家制度的建设。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