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三百五十二章 战略目的 (2 / 3)
从军事角度,上海本就易攻难守,对于**来说绝非是一个理想的战场。特别是在**军力与日军相差悬殊的情况之下,就更是如此。
后世的历史记载中对此次送沪会战的战略目的说法很多,总的来说有这么几种。第一种说法是,**和**高级将领希望在日军发动攻击之前先行把上海的日本海军陆战队消灭或者赶下海去,所谓先下手为强。现在看来,这种说法其实毫无根据可言,纯粹是某些军事战略外行的主观臆想。在日本空中和海上武装占优势的情况下,先不说能不能达消灭上海的日本海军陆战队消灭,即时迫使日军撤离上海也是绝对不可能的。对于这一点,这个时代不乏有识的**将领,戎瑞所接触的陈诚、罗卓英、王敬久以及戴笠等人都曾经在战前有过这样的见解。还有小诸葛白崇禧这样的帅才,如果想不到这一点那就
**本人也不笨,他对日本人的军力还是相当了解的,问题只是他对自己和中国的信心不那么足罢了。所以戎瑞判断认为,绝不可能是这样简单而又有些显得愚蠢的战略目的。因为凭借优势的海陆空军力,只要日本人想要在上海重新登陆,那他们就一定能够做到,**也莫之奈何。
第二种说法,就是比较典型的所谓开辟“第二战场”说法。“第二战场”之说大有市场,说的是国民****为了延缓日军在北方的攻势,利用南方的水网地带与日军进行决战,以拖住日军地主力部队,使其不能很快由华北平原直下长江腹地。这种说法是有一定道理里的,至少日本人自己也没有否认过这种战略思路。特勤局情报处派往日本搜集情报的特工人员就曾经多次通过秘密渠道发挥相关的信息,日本人的报纸上就曾今后更多次讨论过这个问题,参与讨论也不乏日本的资深军方人士,说明这种构想是有市场的。
第三种说法就是拖延时间说,国民****为了延缓日军地急速进军速度,乘着日本海军部急于同陆军部竞争的机会先行一步开辟了上海战场,从而分散了日本人的军力。因为这个时候,日本地军力还没有完全被调动起来,他们不可能有太多的兵力投入到侵华战场上。这种说法与戎瑞现在所了解的情况很近似,但拖延时间并非是仅仅为了拖延日军南下的速度,而是为了争取长江中下游地区重要经济设施的西迁。说起来,战略大转移早在年初就已经开始,目前已经取得了不小的成果,大批的重要军工、经济企业被有条不紊地迁入江西、安徽湖北等内线地区。但是,国民****和**现在预计到了原先华北和东部沿海地区与日军决战地估计并不是很正确的,日本人的军力恐怕完全可以打到中国的腹地地区,不仅仅是长江三角洲,更有可能深入到长江中游地区。这就基本上同意了德国顾问团原先的占了构想,也就是说中日双方的战略决战并非是在长江三角洲和华北战场。国民****和军委会固然对法肯豪森将军和他的德国顾问团信赖有加,的确他们做出了非常卓越地贡献,这并不假。但是德国人的军事思想和中国实际的差距,国民****和**也是看在眼里里的,说他们的脑筋完全死板是很不公平地。戎瑞现在已经断定**和他所领导下的******绝不可能与日本人达成什么狗屁地卖国协定,因为日本人的胃口已经不允许老蒋和他地智谋们有任何犹豫。可明白已经太迟了,国际形势和之前国民****的一再忍让和妥协已经把日本人地胃口养大了,要求国民****承认他们所谓的“满洲国”已经不再是日本人的条件了,他们的手已经伸到了华北,这是**和国民****所不能容忍的底线。日本人一旦正式进入华北,那就意味着中日两国的全面战争,这已经成了全国有识之士的共识,老蒋当然明白。要是他连这一点都不明白,**势必将被全国民众所抛弃,转而寻找另外有能力的政党和势力以挽救国家。
说白了,国民****和**本人都没有指望能够取得淞沪会战的全面胜利,连这个打算都没有,他们都是很现实的人。既然明白了,也就明白了需要时间,那么时间从哪里来呢,日本人会给吗?当然不会!所以就有了淞沪会战的构想,整个战役的战略目的说到底就是一个拖字,拖得时间越久越好。原先已经转移到二线地区的军工、生产企业需要进一步搬迁到更远的内地去,原先以为可以不用搬迁的现在也要搬迁,总之,能搬动的就赶快搬。为的就是为将来留一点拼的实力,如果这个战略构想不能完成,中国基本上也就算完了,老蒋和他的智谋们对如今中国的底气再了解不过了。就在沪开战的前一周,上海、南京、苏州、芜湖、嘉兴、杭州、扬州等沿海沿湖一带的战略性工商企业就已经秘密接到了搬迁的命令。由此,第二次大规模的战略大转移又开始了,这也正是戎瑞之所以愿意帮助**和他的国民****的主要原因。
“说到底,蒋委员长和国民****的战略构想就是为了赢得战略转移的时间,这个时间能有多长就拖多长。”戎瑞笑了笑说,心想张治中这个级别应该是知道的。“问题是到了战术层面,这个时间的长短就变得尤为重要起来了。战术对头,时间就能赢得更多的时间。战术不对头的话,那不仅不能赢得原本计划的时间,还会把自己的老本赔在这里。”
“不是,戎将军你说的这个……”郑杜林张口结舌地想问些什么,他这个级别还没可能接触国民****的最高机密,除非像戎瑞这样的异类。
“闭嘴!”张治中拉住了郑杜林地手,阻止了他继续问下去。“戎瑞将军请继续说!”
“要想达成甚至超过蒋委员长和总参谋部的战略构想,就必须把上海变成东方的斯大林格勒……呃,我是说像苏联的斯大林格勒那样坚固的城市堡垒,他们在苏俄内战的时候就曾将创造了城市保卫战的奇
戎瑞意识到自己差点说漏嘴了,遂赶紧转口。“任务比当时的苏俄红军难度要大得多了,因为我们不仅要尽力在尽可能多的时间内守住上海,还要尽可能地拖住日本人地兵力,使他们无法全面地发动其他重大的攻势战役。就我个人的理解来说,我们目前的任务就是牢牢地把日本人拖入消耗战的深渊,这是他们所最不愿意的。一旦取得成功,就有可能争取一个国民****和蒋委员长所期望的有利地国际环境,就有可能是的中日双方坐下来。
“谈判?!”郑杜林变了脸色,他眨了眨眼睛又张张嘴。
“对,这个时间上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就连世仇都可以坐下来谈的。”戎瑞看了郑杜林一眼,笑着说。“这就是国与国之间的政治,除非我们的国家和民族能够强大到足以支配别人的程度,否则这就是我们所能期望地最好结果。”
“戎瑞将军此话甚有道理!”张治中眯了眯眼睛,他的脑海中想起了几年前的中原军阀大战。
“戎将军,您刚才说要把上海变成苏俄的察里津,噢,就是斯大林格勒。”郑杜林的脸色已经恢复了正常。
“对,郑将军!”戎瑞点点头。
“那么您认为上海有这个条件吗?”郑杜林问道。“据我所知,上海与斯大林格林地地形地貌有着很大的区别,而且敌我双方地实力与当时的苏俄内战也有着很大地不同。”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