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六章 守株待兔 (4 / 4)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三十六章 守株待兔 (4 / 4)
        “噗哧!”老女人轻轻地笑了一声。显然是“罗刹”罗潇雨特有的清脆笑声。“行了,嗦!”

        “那我走了,小心!”装扮成侦探的当然是“阎王”严寒了。等等,把报纸拿上。这么粗心!”罗潇雨拿起一份报纸递给了严寒。责怪地说。

        “嗯!”

        “X”先生举报国民****首脑机关存在日本特务的事情所说有点没头没脑,但还是引起了戴笠的高度重视,凭着天生的敏感,戴笠并不认为“X”先生地举报是空穴来风。在戴笠的亲自过问之下,第一处的鲍处长专门成立了一个专案小组主抓这件事情。有戴笠这样的情报首脑坐镇,军统机关的工作效率还是相当高的。不到一天的时间内,专案小组就收集到了几十位有过留学日本经历的****高官,还有很多有过同样经历地人资料还在收集当中。这个结果让鲍处长多少感到了了一些无形的压力。因为曾经留学地****高官们手中的权力可是实实在在的。并不是他一个小小的军统处长可以触动地。

        由于历史地原因,国民****当中有留学日本背景的官员。非常多。这其中头一位就是国民******的委员长**,第二位是军政部长何应钦,至于****高官们的子女留学日本的那就更多了。同样有留学日本经历的人有意无意地形成了自己的势力***,成为国民****各个派系之外的隐形势力集团。如果没有确凿地证据,别说是被怀疑地对象,就是最高当局那里恐怕也不好交待。

        戴笠和鲍志鸿都在等待着“X”先生的再次来信,因为他们两人都有一种同样地预感,坚信这个神秘人物一定会再次提供更加详细的有关日本间谍的情报消息。但他们也知道,这才刚刚过去了一天的时间,谁知道“X”先生什么时候才会第二次来信呢。不过,从事情报工作的人就是这一点好,有耐性。戴笠和鲍志鸿采取了最简单的方法,那就是等待,他们并不着急。

        这些天,在南京的****官员和民间当中,还有一件事情比较令人关心,那就是克林福兰投资集团捐建长江过江浮桥的事情。自打新闻界把这件事情付诸报端之后,这件事情就成了市民们茶余饭后闲聊的好题材。老百姓们的想法很简单,只要对大家的出行有力就是见好事情,极少有人对这件事情持反对态度的。而****官员们的考虑就多了,不仅仅是克林福兰投资集团捐资这么简单。他们要考虑技术上的可行性,军事、经济、政治、交通、民生等各个方面都要考虑,并这不是一件小事情。

        对这件事情最为支持的恐怕要数军事部门和交通部门了,因为他们两家是将来的得利者。另外,南京市****和江北县市地区官员老百姓们的积极性也非常高,这对他们来说是一件大好事,这将把江北和首都南京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与军委会军购委员会蔡将军的积极不同,财政部长孔祥熙的态度可算是比较暧昧的一位。孔大老板的态度既不积极支持也不反对,反正是可有可无的默许态度。如果戎瑞的克林福兰投资集团愿意为财政部捐献一笔资金的话,孔大老板的态度当然又会是另一番样子。其实,作为财政部首脑的孔祥熙比谁都更加清楚在长江建桥地经济战略利益。之所以态度暧昧,是因为他不想让最高当局或者政敌们知道自己与戎瑞的关系过于密切之故。

        孔大老板家的假公子和戎瑞的关系,其实比她老爹与戎瑞的关系似乎更加好一些。他们甚至合伙开了一家公司,当然,戎瑞只是投资一些股份而已。生意倒是假公子自己在操作,戎瑞最多过问一下,或者提供一些外国进口奢侈消费品的来源,当然了,克林福兰投资集团自己生产的产品肯定是少不了的。所以建过江浮桥的事情。假公子孔令俊地叫声比她老爹高多了,好像就是自己想要建造一样。

        国民****内部对于这件事情已经开过两次会议了,在最高当局点头之后,军委会、交通部和南京市****很快就批准了长江建造过江开合式钢制浮桥的计划。不过,技术问题还是必须要先行解决的。在与戎瑞这位捐献者沟通之后,军委会和交通部将在下周召集一次技术论证会议,现行听取克林福兰投资集团聘请的美国建桥专家的技术可行性方案。据说,根据戎瑞的提议。国民****已经任命国内知名的桥梁专家茅以升博士担任南京长江大桥筹委会的中方技术总负责。到时候,茅以升博士也将参加钢制浮桥地论证会议。

        李士群自从叛变之后一直过得非常小心。作为曾经的******情报人员,他非常清楚******惩罚叛徒地能力和决心。这是不需要仔细考虑的问题,之前的例子已经很多了。说实话,对于叛变的事情。李士群多多少少还是有那么一点后悔地。怪只怪他自己地立场不坚定。贪生怕死。可现在什么后悔都没有用了,他的手上已经沾上了******人的鲜血,将来自己所要面对是什么,李士群捏着手指头都能想得出来。

        或许正是李士群心里面的这点隐忧,他在中统内过得并不是很如意,上上下下的特务们多多少少也有些看不起他这个******的叛徒。还好,陈立夫主任对自己还算不错,这两年以来并没有为难自己。反而让自己专门从事反腐惩贪的情报工作。可这也让李士群得罪了不少人和****内的各个派系。也就是说干这个工作实在是件吃力不讨好地事情。有时候,李士群觉得很可笑。为什么要搞什么反腐倡廉惩贪呢,这国民****上上下下哪一个没有拿一点贪一点捞一把地。甚至他自己这个中统的上海工作区直属调查员,也凭借着那么一点权力为自己地腰包服务。

        在有心人的眼里,上海是个遍地黄金的地方,是个机遇与危险共存的地方。也正因为如此,心存捞一把的官员,追名逐利的商人,为生计奔波的平头百姓,,英美等西方各国的洋人,见不得光的黑帮和居心叵测各种各样的情报人员,都会在大上海的十里洋场出没。李士群不是来捞钱的,他有自己的工作任务,这个任务还是陈立夫主任亲自下达的,但或许也有可能来自最高当局。因为李士群这次要调查的人背景有些吓人,因为他就是国民****内的第二号实力派人物何应钦。

        虽然有些怕死,但李士群绝对是个聪明人,要不然也不会活到现在。他知道想要调查何应钦这位军政部长几乎是一件注定要死得很惨的事情,但他不可能不遵命照办,否则他自己不死也会脱层皮。不管何应钦是不是真有有把柄可以抓,李士群很清楚,即使抓住了什么要命的把柄,上头也只是作为一个讨价还价的筹码而已。到时候收拾残局的时候,把他这个替死鬼扔出去就得了,反正他只是个******的叛徒。不仅何应钦军人集团的人不会放过他李士群,恐怕最高当局和中统首脑陈立夫也都会迫不及待地把他结果了事。

        所以,尽管李士群早已经掌握了一些比较重要的线索,但他还是在磨洋工。多磨一天的洋工,他李士群就至少能多活一天,或许时间长了,最高当局考虑到政治影响,会暂时放下因为权力斗争和因为西安兵谏事件所产生的与何应钦之间的矛盾。

        这一段时间以来,李士群总觉得自己上海的行踪正在被人监视。可他不能确定的是,那些监视跟踪自己的人到底是******还是何应钦的人,又或者根本就是陈立夫主任派来见是自己的中统同僚。前天在商场摆脱了跟踪之后,李世群暂时松了一口气,他在住所待了一个整天,好好地睡了一个大觉。今天应该到中统上海情报站去了,要是连续几天没有自己的消息,陈立夫主任不知道会怎么想。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