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一十四章 攘外必先安内 (3 / 3)
“同志们,今天在我们红军的历史上注定将是一个不平凡的日子,因为今天是我们红军抗日大学正式开学的日子!”****校长扫视了威严肃立的红军学员们。“经过两万五千里艰苦卓绝的长征和威震敌胆的东征,我们红军就像凤凰浴火涅磐一般重新展现在世人面前。刚才的国际歌,同志们唱得特别好,是我所听到的最好的一次。我认为,同志们的歌声不是唱出来的,而是从肺腑之间呐喊出来的……”
可惜老四不在,否则,听了一定会很高兴的。别说,这老四唱的国际歌还真就不一样,当初头一回听他唱的时候,才明白原来国际歌是可以这么唱的,呵呵!老四到底到哪里去啦,怎么连红军抗日大学开学典礼这样重要的仪式都赶不回来。这红军抗日大学的训练场、教学设施、学员宿舍可都是老四的心血呀,实在是太可惜了!
“……想必大家都看到了,我们的学员队伍中有许多同志没有来。”****校长沉着脸指了指学员队伍。“是这些同志违抗校规了吗?”
“不!”所有地学员都大声地。
“是这些同志开小差了吗?”
“不!”
“是的。同志们,这些同志既没有违反校规,更没有开小差!”****校长的眼睛里已经饱含了泪水。“这些今天没有能够参加这个隆重开学典礼的学员,他们中的大多数已经牺牲在东征的战场上。这些牺牲地学员,他们用自己赤热的鲜血向党,向红军交出了一份合格的毕业答卷!……他们中还有的学员。此刻正战斗在烽火连天的战场上。也有的学员,此刻正战斗在敌人心脏地带。……他们虽然还不能走进他们梦寐以求的红军抗日大学,还不能汲取知识的力量。但是,对这些没有能够参加开学典礼地学员来说,战场就是军校,战场就是课堂!……”
……
一九三六年六月一日。
这是一个注定要成为中国******及其领导下的中国工农红军不平凡时刻的日子,中国工农红军抗日大学开学了。刚刚走进这所军校校园的时候,简直令我大吃一惊。若不是里面里面没有金发碧眼的西方人。有没有整洁漂亮的校舍楼房,我仿佛置身于西点军校的校园。身材瘦小的校长****将军和和蔼可亲的副校长兼教育长罗瑞卿将军告诉我说,红军抗日大学校园里的所有设施都是红军干部战士们自己动手建设地。如果我来到陕北******的控制,马上就进入这所红军抗日大学的校园,或许我一点都不会惊讶。但在走访了延安和瓦窑坡以及其他几个地方之后,我感到自己被震惊了。奇迹,这简直就是一个奇迹。这个奇迹是被中国的执政当局称之为共匪的人们创造的,这不能不令我深感惊讶和无比地敬佩,敬佩于这些******人的创造力。
要知道,在******的控制区。每天一个鸡蛋都是一件奢侈的事情。据说,连******的领袖毛润之先生也没有这种待遇。而我,埃德加.斯诺,杰妮.罗格斯,我们这两个来自西方世界,他们所说的**国家的记者。却享受到了这份难得的礼遇。这不能不让我感动,这比在纽约最奢华地酒店享用总统套房都要舒心,这种享受是一般人所无法理解的。通过这段时间的访问,让我了解了许许多多中国******人及其红军部队所面临的问题。物资与武器地极度匮乏是他们的最主要的问题之一,在一个连队里面,我甚至惊讶地发现,他们有的作战班只有三五条枪,其他的都是大刀、长矛等冷兵器。
更让我感到惊讶的事。红军抗日大学训练场上的某些设施,甚至连西点军校都是没有的。他们那位神情总是很严肃的校长****将军亲自为我和我的助手作了讲解,这些新奇的训练器材有些是因为条件限制而做的替代品。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校园里的场地障碍训练场了。总是满脸微笑的罗瑞钦将军说。这些训练设施和训练场地都来自一位年轻教员的设计。这位年轻的教员真是一位天才,可惜,因为保密的关系,罗将军没有告诉我他的名字。这让我想起了在火车上结识的朋友戎,如果他也在延安的话就好了。
如果说红军抗日大学的校园给我的是敬佩,那么,他们的开学典礼简直就是一种心灵的震撼了。操场上列队的学员们在队列中留出了许多空位,那是为在东征山西行动中牺牲的同志留的。如果读者朋友们也在场的话,相信一定能够感受到这些******人的强烈情感,这跟中国执政当局的宣传以及大多数西方新闻界的报道大相径庭。
开学典礼上,一向沉默寡言神情严肃地****将军发表了极具感染力的开学致词,这让我大为惊讶,我没有想到这位林将军还这方面的天赋。对于已经牺牲在战场上或正在战场上战斗的学员,林将军用了一句非常有军人气魄的话来评价,战场就是军校,战场就是课堂。****将军的话,使我感受到了红军学员们在开学典礼上所演唱的国际歌的意义所在。这响彻云霄的呐喊的歌声,分明隐含着无比的力量,这种迸发出来的力量将是一切事物难以阻挡。写到这里,我忽然想到了中国******的创始人之一李大钊先生,在刑场上接受绞刑时说过的话。赤旗世界必将遍布全球,是什么让李大钊先生临死的时刻作出这样豪迈的预言呢,红军大学开学典礼上的歌声让我找到了答案。
今天对中国******人和红军官兵们是一个不平凡的日子,而明天晚上对我这个来自资本主义世界的记者来说,也将是一个不平凡的夜晚。中国******的领袖毛润之先生,将在那一时刻接受我的专访。作为职业记者和撰稿人,我难以相信自己今晚竟然会难以入睡,或许是因为今天的一幕让我感触良多,才是我对于明天晚上的专访有了更多的期待。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