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四章 攘外必先安内 (1 / 3)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一十四章 攘外必先安内 (1 / 3)
        先实施战略转移的地区为河北、天津、山东、江苏、五省一市,实施战前疏散的时间定为从一九三六年七月开始至十二月底。所有符合战略转移计划规定的工厂、矿山、学校、机关、团体和博物馆,以及重要技术专家、技术工人和重要人士等,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实施疏散。特别是省属地区的国宝级文物疏散转移,这要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上去考虑。首批疏散安置工作已经于五月份开始,所有需用的汽车、火车和船舶都已经按计划编排,相关人员也已经到位。另外,作为御敌作战计划的一部分,上述地区各主要桥梁、道路、河道、和铁路已经进行编制炸毁或堵塞的计划方案。不能转移和疏散的工厂、矿山、码头、重要建筑物等,也已经进行编制炸毁的计划方案。这些工作由国民******和国防部随军事作战计划统一部署实施。第二批疏散的地区为安徽、福建、广东、广西、江西、河南与山西七省,符合战略转移计划规定的一类名单和目录要求,必须实施疏散和转移,时间定为从一九三六年十二月开始至一九三七年三月底。符合二类名单和目录要求的,必须做好疏散和转移的准备工作。第三批疏散地区及疏散时间,由国民****战略转移委员会根据战时情况决定。

        实施战略大转移和大疏散,是国民****为了抵御外敌侵略而实施地国家战略方针。任何部门、企业和个人均不得有任何之抵触、破坏或泄密之行为,违者依军法处置,必严惩不怠。各部门及监督人员应当严格执行之,违者依军法从事。

        根据国民******决定,自一九三六年七月一日起实施准战时状态。国家之各级****行政机构与人员、各政党与团体组织、社会各界应积极行动起来,密切配合国民****之国防政策。全国之军事力量应积极加紧备战。训练部队,筹措军事武器与军事所需之物资。国家资源委员会统一对全国之战略资源实施监管,积极筹措战备资源。国家之中央银行、国民****各经济部门应当积极协同**对外筹措战备资金。国民****之宣传管理机构、各报社、各电台等,应当积极进行抵御侵略宣传准备,此宣传必应在国家之宣传机构监管下统一进行。为争取战争准备与动员之时间,**决定,此准战时状态将不对外公布。因此,一线区域之民众疏散工作将暂不进行。战略转移委员会及其下属各机构、人员。参与转移和疏散的各单位与人员,如有泄密者,依军法处置。

        为了应对外敌侵略,积极备战,国民******和国防部决定,至一九三六年底,中国国民革命军之数量应增加至三百万人,至一九三七年底,应再行编练五十万正规军,另需编练一百万后备部队。以作补充。至一九三七年底前,各军兵工厂计划生产包括中正式制式步枪在内的十万枝步枪,班用轻型机枪五千挺,重型机枪三千挺,各式火炮一千门。为弥补国内军兵工厂生产能力的不足,同时。责成国防部争取在一年至一年半内,对外采购军事物资一百万吨,各式武器装备二十万枝(挺或门)。经国民******、国防部建议,国民****自一九三六年七月一日起,将国防预算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由目前的百分之三十五提高至百分之五十。

        根据国民****、**和国防部地军事战略,为了抵御外敌之侵略,必应先行肃清国内叛匪,此为攘外必先安内之既定国家政策。**和国防部要求西北剿匪总司令部及下属各部队积极实施剿灭共党之军事行动。国民****各军、警、宪和情报机构应着力实施肃清共党之地下分子。

        “报告!”

        “嗯……什么事?”**揉了揉有些生疼的眼睛。

        “委员长,张副总司令到了。”侍卫长轻声报告说。

        “好,快请!”-

        “委员长……”

        “汗卿,你不要说了!……你对中国目前面临的局势了解还不深刻。你需要好好地思考一下,我为什么要反复重申攘外必先安内的国策。这不仅仅是我个人的策略,这也是国民******作出的决策。”

        “委员长,我并不是反对攘外必先安内的国策……”

        “你不反对,这很好嘛!”

        “委员长,所谓攘外,就是抵御外敌,所谓安内,则是全体中国之力量拧成一股绳,这才是攘外之安呀!……日本人现在已经侵占了我们的东三省千里沃土,千千万万地东北父老乡亲因此而背井离乡,或是生活在侵略者的铁蹄之下。委员长,我们不安呐!……”

        “所以我们的国策才要先安内!”

        “委员长,同是中国人,即使政见不同,可是我们这样内耗,只能让日本人兴奋得睡不着觉呀!……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