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九章
“刘梓敬,元熙三年进士,原梁都枢密院观政,现任潭州大营都指挥……”潭州大营外的文司房里文书核实完刘梓敬的任状,半是玩笑半是嘲讽的说“想不到刘大人还是从梁都来的,真是不容易啊。”
梁制五品以下官员上任不能享受接任的待遇,苦命的刘梓敬只能自己去行营交接,本来以为自己是从梁都来得,当地官员要高看他一等,没想到一个小小的文书竟敢嘲讽他。
“文书大人过奖,今天见到贵官,才知道这潭州真是人杰地灵所生之地啊。”刘梓敬回敬了一句,文书才反应过来眼前这个年纪轻轻看起来好欺负的小大人,还真不是一个善茬,于是收起了轻蔑的心态,语气稍微恭敬的说道:“刘大人也是过奖,年纪虽小但已是朝廷的六品命官,刘大人今后定然前途无量,请随下官进营。”
刘梓敬也未跟他计较,说了句“带路”就朝军营的方向走去。在去军营的路上,刘梓敬发现这潭州行营似乎有些不对劲,单是大营守卫未过多盘问,就将两人放行一路上,偶尔才遇到的巡营兵士也是装容不齐,见到刘梓敬这个陌生人竟然也不上前盘问,周围的军帐里时不时传来嬉闹的声音,带路的文书似乎早已司空见惯也不跟刘梓敬解释,只和巡营兵士交代了几句就带着刘梓敬大摇大摆地走进了军营深处。
文书把刘梓敬丢在了都指挥使值院前,就头也不回的离开了。门口小吏慵散地看了一眼刘梓敬才问道:“你是什么人,来这里何事。”刘梓敬看着小吏对自己爱搭不理的样子,心中已经有了三分火气,故意提高了声音,”本官是新上任的潭州大营指挥使,这是本官的任状。”说罢,刘梓敬就从袖口里拿出了任状,出示给看门的小吏,兵部暗红的篆印看得守卫心里发慌,一边暗叹还有这么年轻的指挥,一边整理衣容向刘梓敬行了礼,陪笑着说:“小人今个不知有新大人来上任,您别和我一般见识。”然后回头冲院子里喊道:“梁成,梁成,赶紧去军衣司拿一套官服再去武库领一把佩刀,新大人来了。”
只听院子里传来一声“哎,这就去”,随后一个三十郎当岁的黑衣小校跑了出来,看见门口的刘梓敬之后愣一下,用询问的语气对刘梓敬说:“您是新上任的大人”?
“你这老梁竟说废话,不是这位还能是你不成。”刘梓敬还没来得及回答,那守卫倒是先抢了话。“是,本官是新上任的都指挥使,劳烦你去帮本官领一身官服。”
“大人您这话说的可真是折煞小人了,给大人做事哪能说是劳烦呢。”黑衣小校确认眼前的年轻就是自己的新上司之后,赶紧奉承道,想着给新上司留个好印象。
“好了,你先去忙吧,本官要进值房看看。”
“是,卑职这就去。”在小吏拿出钥匙打开都指挥值房后,刘梓敬终于来到了此行的目的地,“那个你叫什么名字”,刘梓敬突然想起自己还不知道将来给自己的手下叫什么。
“回大人,小人姓王,单名一个顺字。”
“啊那个王顺,我问你,我到任之后不是要和同僚会揖以及面见佥都指挥使大人吗?这个时间是什么时候?”“大人问这个啊,”王顺一脸你还太年轻的样子。
“您的几位同僚恐怕是暂时见不到了,您的上司宋佥都宋大人前段时间受命和总督大人去永州平叛去了,您更是见不到着了。”
“平叛去了?我这一路过来也没听说永州发生叛乱了,而且就算佥都指挥使带着手底下指挥去平叛,也不至于一个不留吧,毕竟一个佥都御史手下有几十个指挥呢”刘梓敬心想着,却没有说出来,只是又问了问“那留守的几位都指挥使大人呢?”
王顺见刘梓敬刨根问底的问一时间变得不好意思起来,嘴里的话也变得敷衍起来,“留守大营的几位都指挥使大人应该都有“要事”。”要事?什么要事连抽空见一面都不行?你是不是见本官刚刚上任,不晓营事,故意刁难本官”刘梓敬袖口一甩,动用起了真气,夹杂着真气的声音吓得王顺肝胆俱裂,赶忙下跪头伏在地上哭丧着脸解释道:“大人,真不是小的刁难您,实话跟您讲,这军营里大部分当官的手里有点权的都在潭州城里潇洒呢,除非有急事,是不会回营的。”听到这,再想到进营时见到过的士兵那副军纪涣散的模样,刘梓敬也就信了大半,只不过语气未软:“你且起来,今后说话不可含糊,如若不然,定不轻饶。”
“多谢大人,多谢大人。”王顺挣扎着从坑坑洼洼的石砖地上站了起来,膝盖都被磨破了。“没你事了,你出去吧。”
“是”王顺心里长舒一口气,恨不得现在就跑出去,只不过害怕刘梓敬得余威,才慢慢地退出了房间。等到王顺走了以后,去军衣司拿官服的梁成也回来了,其实梁成早就拿完衣服回来了,只不过前脚刚进门后脚就听见了刘梓敬在训斥王顺,也就在外面候着没进去触这个霉头,只不过刘梓敬未加收敛的真气和王顺出来时那副害怕的神情,也着实吓了梁成一跳,心中对刘梓敬的敬畏感顿时上升了三分,“大人,您的官服拿来了。”
只见梁成手中托着一身青黑色襟纽绘彪服以及一把黑鞘长刀,衣式简单,刀身修长。“大人,这身衣服和佩刀给您领回来了,要不下官先帮您更衣”,梁成说话时始终俯着身子。”
“不用了,你先出去吧,衣服我自己换,”刘梓敬可没有让一个大男人帮忙穿衣服的习惯。“是,那下官先告退了。”打发走了梁成,刘梓敬并没有着急先试官服,而是先擦了擦头上汗,坐到值房里的火炕上。原来刘梓敬初掌真气后,并不会运气收敛,只会瞎用一通,刚才这一嗓子又是用去了不少真气,搞得刘梓敬头上虚汗直冒。休息一会之后,刘梓敬先把官服和佩刀放在一边,自己则靠到火炕上的案几用手托着下巴梳理着王顺所说的话。
去年在枢密院翻看邸报发现潭州大营在籍将士大约三万人左右,今年又遇上叛乱恐怕还会募兵,而能惊动一省总督的叛乱势头应该不小,如今着潭州行营里面恐怕剩不下多少人了,但从进营见过的士兵的那副瘪样,这叛乱能不能弹压下去还是两说,这是乱上加乱啊,以后的日子恐怕不会好过了。
想到这的刘梓敬突然起身走到放着官服及佩刀的桌前,看着未出鞘的长刀,刘梓敬握住刀柄,顺势一拔,泛着寒光的长刀似乎降低了整个屋子的温度。其实刘梓敬不知道的是,永州边民叛乱早在元熙元年湘中总督李继元刚刚继任时就已经发生,只不过规模较小,叛民们转战群山之间,并未攻城拔县,再加上湘中总督李继元按压不报,朝廷才不知情。
只不过今年三月以来,也就是刘梓敬从梁都启程赶往潭州时,永州叛乱声势突然浩大,李继元见再容叛军发展下去,肯定会惊动朝野,就不得不调集从潭州调集两万将士驻防前线,只不是是雷声大雨点小,虽前线驻守两万将士再加上地方军队,剿灭叛军绰绰有余,但依然未见官军有何大动作,反倒是叛军不断游击袭扰官军,搞得官军疲于应对。至于为何李继元坐拥大军而不行动,只是封锁叛军的活动区域,其中的奥妙那就不得而知了。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