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三十六章 死线(上) (2 / 5)
定远镇远等伤痕累累。掉头返回最近地旅顺。日本联合舰队也多船带伤。取得控制海权的战果之后也陆续南撤。经此一役,北洋水师重挫。再无出航求战的能力。朝鲜海路通道,也被彻底孤立!
消息传回国内,天下震动,李鸿章当即呕血。连一直在不断发着上谕,以为正全盘操控掌握着战事的光绪帝也有整整一天没有新指示发出,所有人都已经胆落,朝鲜局势已经危殆得不可复加,还不仅仅如此。近几十年大清被西方列强轮着敲打过好几次,知道海口丧失地危险,对手可以随处登陆,直逼京畿要害。辛苦筹建水师,也是为了以固海口。结果现在水师尽去,再谈什么以固海口?
朝野上下,包括北洋李鸿章,在震惊之余,就发疯一般的给朝鲜去电,还集中在徐一凡那里,就是询问叶志超下落,朝鲜战况如何。现在北洋水师尽去,陆师主力也在朝鲜,现在迫切的需要这个兵力作为骨干,分防各海口!
徐一凡那里却不详的沉默了一两天,到了八月初九这一天,以徐一凡领衔,麾下文武官列衔,聂士成以下不少淮军将领也同时联衔以电报具奏。
朝鲜陆师同样烂不可言!陆军主力牙山败绩,汉城败绩,左宝贵战死。叶志超谎报战绩之后,带主力不战而北逃,在遭到日军数百人地追击伏击之后,就已经全军大溃。李鸿章拼尽全力在朝鲜集结的淮军精华两万六千余人。现在不过还有士成左宝贵两部合军两千两百余人,叶志超本来二十三营步队,四营马队,四营炮队,加上长夫等人员一万八千多的,被李鸿章指望为长城之靠的绝对主力,现在竟然只剩下八千余人!而且武器弹药辎重,全部丢了一个精光!
要不是徐一凡出动禁卫军接应,就是连这八千人都剩不下来!
以淮军将领列衔作为见证,徐一凡细数了叶志超地跋扈,刚愎,愚蠢,胆小,谎言,还有一连串的举止失措。聂士成和左宝贵两部如何苦战,结果被他抛弃。所有列衔人员一致请朝廷重重处置叶志超卫汝贵等将,另外保聂士成统领淮军余部,并请朝廷指示朝鲜战守机宜!
……………朝野中最为悲观的人,也没有料到仅仅从一开始,自强三十余年地大清,被小小日本打成如此惨状!哪怕是奉徐一凡指示,为他鼓吹大清有多么脆弱,对未来局势做出最坏预测地谭嗣同,也没有料到!
天下震动。也许在震动之后,就会有人想到,这社稷,是不是还能按照原来地老路维持下去!
让所有人都感到意外的是,李鸿章居然并没有垮掉。反而比当初大呼主战,现在却仓皇失措地帝党清流坚强许多。徐一凡电后,他第一时间电奏请罪,并且告诉朝鲜,现在国内必须马上筹防。直隶京畿原来各种防营约一
个,可用兵力约五万。抽调朝鲜去了一半。其他的不过才有两万人不到。必须马上调南方各省防营北上,另外添募新地营头。做国内的战守计,北洋愿意掏出全部家底,而其他各省也必须以此为第一要务。
朝鲜之事,现在也只有全部委托徐一凡所部,以徐一凡全权,统带朝鲜所有的清军。不管是禁卫军还是淮军————但是,尚请朝廷给淮军所部以戴罪立功的机会。士成可以掌管淮军剩下的营头,叶志超卫汝贵两将,还是给他们戴罪立功的机会,以白身从军而自效。毕竟淮军还是他们久练久带的。指挥起来也较为合宜,朝廷给他们自新的机会,他们必然会出力以自赎,最重要的。还是要稍分徐一凡之势,有了叶志超他们就可以起着牵制地作用。不能让徐一凡一家独大。
…………就算对日本战败了,大清国本无损。但是徐一凡向来行非常之事,朝廷对他驾驭能力薄弱。一旦坐大,到时候恐有不忍言之事!
这后半部分对叶志超的处置,李鸿章是直接上奏到慈禧那里。战事失败。反而激起了李鸿章的斗志。不管采取什么手段。都不能让他的北洋团体土崩瓦解!而他对大清地政治现实,也认识得太清楚太清楚了。
李鸿章电奏一上。本来已经慌成一团的朝廷顿时就跟捞到了一根救命稻草仿佛。帝党清流,论起指挥一场近代化的战事,可以说分毫成算也没有。以为帷幄运筹,电谕发下,自然就是人人奋勇,为圣君在上死战,小小日本,略战即破。对于近代化战事所要做的战略筹划,战术设计,后勤组织,资源调动。他们是一无这个威权,二无实际操作能力!李鸿章拿出办法,胆寒地他们当下就全盘接受。慈禧也传来了要保叶志超的口信。光绪当即又是一堆洋洋洒洒的电谕出去。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