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四章 且乱且珍惜 (1 / 3)
临水十二中,校长并不是坐地户,其实,因为名声不显的原因,换得最勤。据说,这成了一种习惯,想从临水教育系统快升的,会被调到十二中,不被待见的也会被调到这儿,好的,不好的,轮换着来,就是没人能干长。
也没人想干长。这么一所高中,高考经常被弄个光头,人家一中,八中,那是百分之九十五,甚或百八之百的录取率,十二中却时不时地刷零蛋,这好和差,一点儿都没有可比性。仍然是据说,一中有个老后勤主任因为一碗炸酱面得罪了校长,被发配到十二中当副校长,老后勤主任干了不到两个月,跑到学校东边水库的堤坝上碎碎念地念了遗书,要跳水自尽以死明志,这才脱离了苦海,回一中继续干他的炸酱主任,人从此精神焕发,找了个比他小9岁的娇妻,日子滋润得都没边儿了。
对算得上是官场圈子里的校长和副校长来说,此非久居之地,没人对校规校纪太当回事儿,维持现状不出什么事儿,就一切安好。学生们却经常拿犯了校规的学生当乐子。
第一节课的下课钟响起来的时候,二班的一干男生嗷嗷地奔出了教室,当当当的下课钟一响,就会送来十分钟,闷坏了的学子们肯定好好轻松轻松。
这一回,没有同学约架,也没太有人在意少了一个人。倒是有人传小道消息,说,学校又要换校长了,说得有鼻子有眼儿地,临水县一个管教材的科长要到学校当校长,汪校长要高升去省里。传归传,学子们还没几个人对校长副校长升升迁迁的事儿有多大兴趣,反倒是谁跟谁恋上了,特有八卦之心。要是有纸条什么的,肯定乐此不疲,唯恐事之不成人名不彰。
有一个叫林钟纬的同学心里是另一样,他一直留意着,没看到希山回来上课。整整一切课还没放回来,两位主任搞什么搞。他倒是有心,悄悄地跟教导处主任的儿子言语了一声:探探希山的消息。林钟纬看到希山被两位教导主任请走了,他还纳闷儿,不就是迟到几分钟吗,不至于惊动校长吧?
林钟纬对希山的事儿,那从来不轻乎。这货长了一张罗达佑的脸,就那个《童年》原创的港台明星,跟人有脸相,这就有了骄傲的资本。把人家那歌,唱得特熟溜,张嘴就来。
池塘边上的榕树上,知了在声声地叫着夏天,罗先生的歌在临水十二中是大热,有位女同学还挺大胆子跟林希山男女声对唱了一次。照实说,罗先生的《童年》,希山同学唱得最有味道,林钟纬是第一个被希山同学用音乐力量征服的人,很铁杆很死党。
教导处主任的儿子名字叫葛向军,比那位出考题难哭一众学子的数学帝的名字多了一个字,葛向军是数学盲,属于做完选择题就可以交卷子的流派。
临水十二中这样不唯高考成绩论输赢的“名校”,肯定没有赤兔马也是马的学霸,却有各种怪才。怪才里头,按地域分,大体分两个派流,城市派和乡村派,城市派的那些,就是一个字,混,没事儿吹吹口琴,打个扑克下下象棋,出去到镇上的大华饭店喝喝小酒,三年的时间,混张高中文凭,毕了业,就回城里找份工作。乡村派地,挺杂,有混理想地,象林希山和林钟纬,不光要冲刷音乐能量展喉大放,还有诸如诗呀杂文呀,书法呀,乐器呀,都有涉猎,再质朴一点儿,就那个武术,就因为李某杰的那个《少林寺》的电影,再加上金老爷子的系列武侠,楞是把一帮乡村小子弄得神神叨叨地,有事没事儿,都要舞把两下子。
城市派人少,乡村派是绝对多数,所以,下课以后,亮招摆式的都是乡村派。林钟纬牵挂着林希山,就没随群儿,一个人趴在教室西边的那棵长歪了的柳树上,挺无聊地瞅着爬上爬下的蚂蚁。
第六感,好象觉着不对劲,或者说是,心里有了躁动。
再优雅一点地说,是有了少年维特的烦恼,不知道,跟夏洛特的烦恼能不能搭上钩子。
那个谁,某网文大神写的《伏天氏》里有个牛人说,我的世界岂是你们能懂。林钟纬觉得,能懂他的烦恼的,只有林希山。
为什么呢,整个班里,能看懂《红与黑》的,舍林希山以外,再没有第二个。
那什么,《红与黑》里的人生,就是《人生》里的人生,林钟纬熬夜看完了《收获》杂志上的《人生》,就觉出那个高加林的悲壮,特有感触:这个世界的不公平,特么一生出来就不公平。
咱这一样的上学,城里的,村里的,凭什么不公平,凭什么城市里的同学,只要有了一个高中文凭,就能弄一份体面工作,凭什么乡村孩子,就是天生该死地,扑腾不出去,一辈子就要以修理地球为己任。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