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 (2 / 3)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家 (2 / 3)
        那个年代太残酷,我无法细述、无法想象、更无法感同身受。人心难测,反目成仇的比比皆是,生活环境决定了我从小就听着这些故事长大。所以深深明白自改革开放至今,在那随处可见迎风飘扬的五星红旗背后,十四亿人口的泱泱大国实则走的步履维艰。

        当代人少了些韧性,城市里的孩子没真正“捱”过或是“熬”过些什么。“热血”两个字更是来的轻而易举,一变味儿就成了“鸡血”。殊不知我们如今的确很好,但并不是最好,比上仍有不足。直视辉煌的同时更要懂得反省耻辱,历史的教训也不是要我们去盲目地恨谁。每至此时,老徐都会眼眶微红

        家规一十二有训:“不得泯善作恶,需习良言血史以自省。如有此漫不经心者,重罚!逐出门户,遂尔之愿!”

        我看着他一边比划一边笑地跟个孩子一样,同样的故事我听了一整天,只要他愿意说,我就愿意听。爱屋及乌,老徐临走前最后发的脾气是用尽力气地质问:“老三呢?!昊昊呢?!”。

        才写到这儿,我就多少有些写不下去了……

        我们这代人的家庭响应计划生育,城里家庭的孙辈几乎都是独苗儿,所以我没有亲兄弟,堂弟表妹倒是有一堆。我赶着投胎混了个“长孙”当当,可打小叔伯们就要我起好各种五花八门的“带头作用”。

        一“带头”餐桌礼仪:

        逢年过节的饭桌上,小我半岁的弟弟妹妹们用调羹吃饭,羡慕他们还有大人喂。我得使筷子且饭粒不准留席。人不齐或是老徐不动筷子就不能先吃。厚肉得先敬长辈,再分弟妹。长辈尚未横筷不得擅自离席,置竖筷陪席。有一丁点儿别扭结果就是“伸手”,而且就只针对我,我的堂弟堂妹们到现在都不知道啥叫“横筷、竖筷”。

        二“带头”勤习苦练:

        字如其人,所以从小得强制练字,铅笔、钢笔、毛笔我顺着练了个遍。忘了最早是为啥挑了本回宫格来练。回宫格其实巨难写,结构得纯靠“悟”就很尴尬。写飘了又是“伸手”,要敢活腻味了乱找些借口,胡说八道这是什么飞白书、池边草的话,那下场更惨。

        三“带头”禁放烟火

        那会儿的昆明城过春节还没有完全禁放烟花,院坝大门口不远处就是燃放点。但我爸就愿意迫害我一个人,五毛钱一盒的擦炮得事先藏在裤裆里,免得出门前被搜出来。

        等到了晚上放完之后得先嚼点儿花两块钱买的大大泡泡卷,完事儿再拿手里搓一会去去味儿。不仅恶心,还亏的很!我有多少零花钱也不够这么造的。幸好我那些发小们个儿顶个儿的仗义,我爸下楼一审他们挨个儿抢着“认罪”。

        可回到家里刚洗完澡就听见我爸在门外说“伸手”。我心里其实是相当不服气的,捉贼也得拿脏不是?全靠诈的可还行?然后我爸紧接着似问非问地又来了一句:“小王八蛋你路子挺野啊,裤裆里都有火药味儿了?”。百密一疏!忘了裤衩都是我爸帮我洗。

        时至今日,此忆仍为聚合笑谈之资。时逢千禧,龙腾四海。吾辈之幸,记忆犹新。

        “这是家的规矩。”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