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1章 普通人 (1 / 5)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401章 普通人 (1 / 5)
        “此次领航者号的船员中,除了船长应伟群和安全官逍客是经过专业训练的航天人员,而于师洛、刘建雄和石任道是都是仅仅经过两个多月训练的普通人。他们组成的这支队伍,足以完成在火星表面建设基地这个重任吗?”

        “并且他们之中,年纪最大的于师洛已经42岁了!”

        在这个35岁就要面临失业危险的时代,墨子科技竟然聘请了一位42岁的“大爷”,还要把这位大爷送到火星上执行任务。

        太离谱了!

        回过神的房澜山,毫不犹豫的提出了他的第二个问题。

        世界上什么职业的人数最少?

        答案无疑就是宇航员,尤其是那些曾经上过太空的宇航员。

        太空的工作环境和地球迥异,吃饭、喝水对于生活在地球上的人来说,是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事了,但在失重环境下的太空生活,宇航员的饮食就变得十分复杂而且特别奇妙。

        宇航员身处太空中近乎真空的环境,必须时刻穿戴者厚重的宇航服。一旦宇航服出现漏洞,宇航员就会因为体内压力过大导致的各器官破裂,如内脏外翻、眼球膨胀破裂等现象,最后成为一团躯干、内脏、血液混合物。

        可以说,宇航员身处太空之中,时刻处于危险之中。所以在世界各国对宇航员的筛选和训练都极其严格。

        据来自自媒体大V的绝对不可靠统计,每100万地球人中,才有可能出现一位真正的宇航员。

        但是为什么李默教授会选择3名普通华国人作为执行修建“金字塔”的队员呢?

        难道是因为缺少人才?

        熟知墨子科技实验室人才储备情况的房澜山,毫不犹豫的否决了这个答案。因为李默教授一直对收集人才有着独特的嗜好,每年有数千位各大名校的毕业生加入墨子科技。

        更别提那神秘的“墨星计划”,培养出的人才已经成为了实验室各个科室的顶梁柱,有着墨子科技菁干班之称。

        再不济可以借用官方的航天人才。华国经过多年发展,已经培养出一大批优秀的宇航员,有一些还有着丰富的太空经验。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